【飲食籽:識飲惜食】
從引進香港的第一瓶手工啤酒,到Beertopia香港國際手工啤酒節,還有本地釀造的門神啤和鹽田啤,啤酒不再只是買醉工具。想喝得有品味點,不妨聽聽啤酒品酒師劉心暉的意見,大抵你會發覺,啤酒,唔一定要用嚟劈嘅。
The Roundhouse-Chicken+Beer老闆劉心暉說:「我很喜歡喝啤酒,某次與友人談起外國的啤酒大賽,若可作為評審先飲為快多好?」誰有資格擔任評審?啤酒品酒師。大眾將品酒師約定俗成為葡萄酒品酒師,原來啤酒也有品酒師,需考取由釀酒師兼作家Ray Daniels在1996年發起的認證機構「Cicerone Certification Program」的專業資格。「啤酒品酒師可分為三級,我考獲的是第一級Certified Beer Server,考核方式是在網上限時回答選擇題;第二級Certified Cicerone和第三級Master Cicerone則要親身到認證機構分別品評啤酒和撰寫論文。第一級測試看似簡單,其實問題相當深入,如問『波特啤酒的香味不應有那種氣味』,啤酒種類有接近200種,不是隨便就能記住每種啤酒的特性。現時全港只有四名Certified Beer Server,第二和第三級一個也沒有。」
劉心暉曾到日本出任評審,「主辦單位會負責評審們的機票,除此之外便沒任何報酬。報名當評審的基本上只為興趣,沒想過要當啤酒研究員或自己釀製啤酒,再者香港也沒有相關專業。」他所指的專業是啤酒侍酒師,在外國很多大型酒吧和高級餐廳動輒有過百款手工啤酒,需要專人因應客人不同要求作推介。「接下來還有第二場嗎?」、「今晚要喝醉還是微醺?」、「你會點海鮮還是牛扒?」侍酒師會透過一系列問題為客人選擇啤酒。
品酒不是求分數
說到這裏,你大概對「品啤酒」三字開始感到明朗。記者跟你一樣,只懂飲不懂品,判別啤酒的好與壞,全憑直覺。劉心暉:「啤酒是與眾同樂的飲品,本來便沒好壞之分。不似葡萄酒,啤酒沒有評分機制,沒指南可依。比賽時,評審只會將參賽啤酒與該啤酒所屬種類的標準特點相比,越接近標準特點的啤酒便可奪金,有時會出現啤酒很美味卻沒得獎的情況,很可能因為參賽者選錯類別。」
很多酒廠會生產專用啤酒杯,非為宣傳,而是經過多番研究,製作出最能帶出特定啤酒的香氣、口感與味道的酒杯。酒杯的身段闊窄、高度設計,都意味着啤酒的最佳汽泡量和氣味濃度,把杯換掉,啤酒的特色也會隨之減半。細心留意,杯上還刻有汽泡的標準份量,甚少人知汽泡用於保存啤酒,別因個人喜好把泡拿掉或增加。最後,雖然品啤酒不為買醉,但酒量小的人大概品不了啤酒,因啤酒的美味在於啤酒花的苦澀,對苦味敏感的味蕾在舌頭後方,品啤酒基本上都要吞下。喝啤酒應該有要求,你可有興趣為品啤酒而醉?
The Roundhouse-Chicken+Beer
灣仔廈門街29號地下
記者:蘇健進
攝影:林栢鈞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