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來首次1月發黃雨

23年來首次1月發黃雨

【本報訊】今年冬天不太冷,暴雨更提早出現。天文台昨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是本港過去23年有紀錄以來,首個在1月份發出的黃雨警告信號,部份地區錄得50毫米降雨量。天文台解釋因「高空擾動」造成暴雨。香港氣象學會指情況罕見,認為與全球暖化有關。玄學家也指1月暴雨非吉兆,如同六月飛霜。

添馬公園昨雨後仍有烏雲,積水倒映出中環景致。易仰民攝

玄學家︰如六月飛霜

天文台昨午1時38分發出今年首個雷暴警告,22分鐘後再發出黃雨警告信號,維持45分鐘,是1992年成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天文台首次在1月發出𤏸雨警告信號。大嶼山東部、市區等地區昨錄得逾30毫米降雨量,新界東部及中部的降雨量更錄得50毫米。受暴雨影響,荃灣城門隧道轉車站一個臨時搭建的帳篷塌下擊中候車乘客,幸沒大礙。
天文台科學主任何宇恒指出,昨暴雨是由「高空擾動」相關的雷雨區引起。前天文台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指出,氣流非以直線流動,會轉圜而形成波狀形態,若距離地面數公里甚至更高位置出現氣流波動,一般稱為「高空擾動」,這些擾動會加強對流,有利形成大雨。
他指1月發出黃雨警告是罕見情況,相信與全球暖化有關,因氣候變暖令空氣水份增多,遇上合適條件便形成大雨;而早前聯合國氣候𥧌會上,各國致力控制溫度升幅,也正因擔心引發極端天氣,「喺1月落到咁大雨,無可否認都係一種極端天氣」。
天文台昨亦曾發出雷暴警告,根據天文台統計資料,昨日的雷暴警告自1967年有紀錄以來全年第二早發出,最早一次於1995年1月3日發出。天文台預測,一股東北季候風則於今日抵達華南沿岸,天氣轉晴,但本周五開始氣溫會逐步跌至最低16°C。
玄學家吳佩孚表示,從古至今天文異象都非好事,「有時明明夏天,冇理由落雪,六月飛霜梗係唔好;好似𠵱家1月冬天,不停咁落雨,都唔係一個吉兆」。
■記者王家文

昨日雨勢頗大,有市民無帶雨傘只好匆忙走過馬路。夏家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