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逃生門」凸顯漏洞

6分鐘「逃生門」凸顯漏洞

【拆 局】
中證監推熔斷機制,原意是減少市場波動,惟市場早已質疑會成為引發波動的元凶,結果實施首日即活生生呈現機制的弊病,尤其A股停市15分鐘後、復市6分鐘即跌停的驚險,更是觸目驚心,凸顯政策效果完全恰得其反。

或令市況更波動

A股昨下午1時13分停市,1時28分復市後,在1時34分再跌至7%觸發全日停市,其間留給股民逃生的時間只有短短6分鐘。其實中證監去年9月就機制徵求意見時,諮詢期只有兩周,市場批評指A股存在大量孖展倉,一旦觸及5%熔斷,大量孖展客將爭相拋售,以免在7%全日停市後,之後面臨連環跌停,逃生無門,被迫斬倉。
交銀國際首席中國策略師洪灝表示,熔斷制度的設計存在大問題,如5%及7%波幅設計是由多年歷史概率綜合出來,但數字明顯已不適合近年波幅不斷擴大的A股交易模式,而在機制下,當市場正面及負面因素出現時會引發交易員「搶賣」或「搶買」,令波幅更急劇、更快觸發機制啟動。他亦認為,在跌停板機制下,熔斷機制的存在意義其實不大,反而有令市況更形波動的副作用。
事實上A股向來大上大落,統計顯示,倘單計去年245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有15日出現5%以上變幅,其中上升4次,下跌11次,有5日跌幅大於7%,意味大市平均每約16個交易日就可能出現一次熔斷,其中5次是停市至收市,機會率其實不低。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