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零售惡化 再挫8% 連跌9個月 業界對今年悲觀

港零售惡化 再挫8% 
連跌9個月 業界對今年悲觀

【本報訊】政府公佈去年11月零售銷售數據按年急跌7.8%,分析指市道疲弱與該月訪港內地旅客跌逾15%有關。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指,今年行業前景「比較灰」,料今年零售仍「跌多一年」,全年計將錄單位數跌幅,難言何時見底,出現裁員潮機會不大。
記者:鄭柏齡

自去年2月開始,本港零售銷售總額已連跌9個月,11月跌幅更達7.8%,差過市場預期的跌6.4%,並且絕大部份零售類別表現皆見惡化。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售跌幅再度擴闊至20.6%,繼續成「重災區」;內地客喜愛的藥物及化妝品,生意亦按年減少7%,創年內最大單月跌幅。

昨午銅鑼灣珠寶店店面冷清,店員站在門外招攬客人。 黎樹雄攝

受累內地旅客跌16%

旅發局近日公佈去年11月訪港旅客統計,受早前有黑龍江遊客疑被導遊打死事件影響,當月訪港內地客人數急挫15.5%,單日往返的內地客數量更跌近兩成,幅度之大為近年罕見,旅客減少與消費市道轉差的走勢吻合。
剛過去的聖誕市況,旅發局總幹事劉鎮漢指,長途及東南亞訪港旅客雖有增長,惟大陸旅客仍錄雙位數跌幅,完全抵銷長途客增長。鄭雄偉相信,即使長途旅客回升,惟消費力不及國內旅客,對零售業幫助有限,該會估計12月整體零售銷售仍會錄單位數跌幅,2015年全年「埋單」計跌幅勢超過3%,創自2002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
值得留意的是,11月耐用消費品銷售額按下跌7%,表現較1月至11月仍升7.7%顯著惡化,反映本地消費力亦開始放緩。其中電器及攝影器材跌10.9%,包括智能手機等設備在內的「其他未分類耐用品」亦跌9.7%,顯示「iPhone效應」已經完全消退。
鄭偉雄相信,本土消費減少與港人外遊頻繁有關,「個個都去旅行,報紙仲講緊點樣請2日放9日假」。他預期1、2月農曆新年檔期表現「肯定會失色,有可能差過聖誕」;而外圍因素如港元強勢、中國經濟不景等,亦持續影響訪港旅遊消費,「今年(2016年)比較灰啲」。
由於市況欠佳,鄭偉雄相信今年零售商在擴張、招聘上會「更加小心,非常小心」,但出現大規模裁員潮機會不大。他解釋,香港經濟仍有輕微增長,而零售業勞動市場緊張,長期人手不足,「一直靠兼職、短期合約員工頂住,調整會有,但睇唔到有咩裁員」。協會大部份會員則表示,今年仍有加薪及派發花紅。政府發言人指,經濟前景下行風險增加,以及近期股票市場調整,可能令本地消費意欲轉趨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