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進停車場時要拿一張卡,離開時付款、取車、然後在閘口插卡驗明正身。和不少人一樣,筆者開車窗取卡插卡時往往用嘴巴叼着以圖方便。妻子對此行為不以為然,甚至恐嚇說「如果有恐怖分子在卡上下毒,城市不明不白要死一批人」。隨着八達通的廣泛應用,這條電影「絕橋」無人問津。
無奈的是,縱然沒有恐怖襲擊,「病從口入」的致命事件近年屢見不鮮。2008年內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故,數以萬計嬰兒患上腎結石及泌尿科疾病;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揭發黑心廠商食品違規,危害民眾健康及影響生殖機能;2014年地溝油襲港,多間連鎖食肆被捲入漩渦;還有最近爆發的鉛水事件等等,一口安樂茶飯真是那麼難?
武俠小說中江湖人物總先以銀針試毒,以策安全。時至今日,高科技、可以人手一根的探毒針尚未發明。不過有生物科技公司以「水中銀」技術──原來魚和人的基因有接近90%相似,這個在城市大學研發,全球獨家的「轉基因魚」及「斑馬魚」胚胎毒理測試,能在24小時內辨識出超過千種對人體有害物質。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獲得好幾家全球知名化妝品、食品集團,檢測中心和政府部門採用。
對比每次只檢測5至10種有害物質的傳統化學測試,「水中銀」可以大大提高良心企業保護消費者的能力。
創辦人陳子翔也因此在2015年被「達沃斯」(Davos)譽為改變世界的科技創新先鋒,技術同年於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勇奪「最高榮譽大獎」、「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中國代表團獎」,帶領香港科技成功走向世界。
「水中銀」願景:優質產品,美好世界(Safer Products, Better World);令公司更像一個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社會企業,核心為解決一個困擾億萬人民的食用品安全問題。
要解決的是,第一,商界態度取向,商人不一定採用最好的測試方法;第二,即使部份良心企業應用最嚴謹的測試,消費者還要面對假貨挑戰。如何把主動權抓到消費者手裏?2010年城大畢業的子翔取得全額獎學金,是400多位賽馬會學人(JC Scholar)之一,這兩個問題容我今晚在學人高桌晚宴中請教子翔,待機再分享。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