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永安樓業主立案法團已齊集全部業權,委託市建局進行促進者先導計劃,局方將以中介人身份協助業主在私人市場聯合出售業權。不過,地產業界人士指出,樓市開始下調,加上永安樓地盤面積只有1,100平方呎,即使重建「都冇肉食」,料難以尋找私人發展商收購重建。
市建局2011年推出促進者先導計劃,業主只要齊集大廈八至九成業權,可委託市建局集合業權作聯合出售或拍賣。若樓宇成功售出,收益由業主攤分,市建局會每個地段收取約2萬元顧問費,及收取出售業權所得總金額約1%費用。促進者計劃有別於市建局主動開展重建項目,或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局方不會用公帑賠償,即業主不會獲得同區7年樓齡的賠償。
永安樓早前齊集全部業權同意,委託市建局進行促進者計劃,雙方已簽訂中介協議,由測量師作獨立估價,預計最快下月或農曆新年後,可推出市場拍賣或公開招標。市建局稱,由於考慮到永安樓的特殊情況,將豁免每戶約2,000元申請費,只會在成事以後收取約1%佣金。但即使業主同意底價,仍要發展商有興趣才能重建。
僅可建4層高住宅
計劃推出至今,連同永安樓,市建局曾收到24份申請,當中只有1宗成功聯合出售,另有5個申請正處理,其餘均失敗。法團主席李德忠指,希望估價可達每呎1.3萬元,但他承認永安樓地盤面積太細,對成事機會信心不大。地產業界指,永安樓地盤面積只有1,100平方呎,即使重建住用地積比率亦只有7.5倍,「樓市開始向下調,地盤面積又細,重建都冇肉食」。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稱,永安樓地盤面積太細,「唔係冇得重建,但就算重建都只起得番4層高住宅」。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