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抗爭中瘋狂閱讀 馮敬恩鑑台知香港

【文化籽】抗爭中瘋狂閱讀 馮敬恩鑑台知香港

【文化籽:字裏凡間】沒期望即是沒希望,一如所料,政府在一片爭議聲中,委任李國章當港大校委會主席,副校風波最終就如政改般荒誕地度過了一年,站在最前線對抗高牆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Billy)只回應:「沒有寄望。」抗爭背後,他原來博覽群書,師弟妹都喚他作書蟲。自認偽文青的他,在參與莊務及佔領期間,總是書不離手,鑑台知香港,建立政治及本土意識。

回望2015,由擔任學生代表的校務委員,728學生衝入校委會會議室抗議,到否決任命陳文敏任副校當晚,召開記招公開會議中部份校委的否決理由,引發洩密爭議等,對22歲的Billy來說都份外充實。在那段時間,Billy原來不時瀏覽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校史館網頁,閱讀不同時期學生會會長的訪問文章,從中了解對方如何推動校園民主化及大學自治運動,大學自治及學術自由亦列明在大學法內,「你會睇到佢哋有好高嘅自治程度,睇番前人嘅成功之處,亦可反映港大嘅不足。」

抗爭背後,馮敬恩是個有閱讀習慣的「偽文青」,由此建立政治及本土意識。

港人與別不同 「有管理同話事權」

被封「書蟲」,雖然當事人說不敢當,因為相比吳克儉局長一個月看30本書,他兩年多大學生涯加起來都沒有30本, 「一個月睇30本書,即係要一日睇一本咁厚嘅書,除非好得閒,我可能一個月頂多只係睇到一兩本。」他更自嘲是偽文青,「我都會上網打機,相比身邊會睇文學作品嘅同學,我覺得自己係一個偽文青。」過去他曾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其實只係喺網上嘅即食文睇到,呢啲都係偽文青嘅表現。」
前年雨傘運動初期,在金鐘佔領區留守的Billy,不忘席地打書釘,閱讀呂大樂等學者撰寫的《胸懷祖國 香港「愛國左派」運動》,比較左派的六七暴動與爭取民主的佔領運動。過去一年,Billy看的書則離不開台灣政治,如看《抗爭者》了解台灣學者吳叡人等如何參與社運;最近則看《我在柯文哲身邊的日子:7年級柯家軍的裸告白》,藉此反思香港議會環境是否需要新陳代謝, 「港台兩地𠵱家都面對緊類似嘅問題,而台灣政制發展走得比香港前,一定有可以借鑑嘅地方。」
雖然曾否認是本土派,但Billy對於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的《香港民族論》一書,則表示「認同書內大部份說的東西」,影響其對港人身份認同的看法及建立理念,「我認為香港人係一個與別不同嘅群體,喺自己居住嘅地方有管理同話事權。」

港大學生會會長任期將於下月14日屆滿,馮敬恩形容過去一年「天氣不似預期」。

副校風波時期,Billy常瀏覽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校史館網頁,借鏡對方如何推動民主化及大學自治運動。

會長任期將屆滿 「天氣不似預期」

下月14日,Billy將退任學生會會長,而校務委員就於5月3日屆滿。 外表一副正經的他,副校風波作出多次大膽決定,其實壓力很大,最嚴重試過隔日失眠,「可以落莊確實有一種如釋重負嘅感覺。」訪問當日,他形容過去一年做學生會會長係「天氣不似預期」,「我本身上莊嗰陣,係想推動香港民主運動,個時政改未表決,但最終以咁荒誕嘅方式落幕,以為之後風平浪靜,點知又整單杰嘢出嚟,就係副校風波。」偏偏今屆才大事不斷,會否覺得自己欠運?「只可以話,身在梁振英時代嘅人都係好sad。」
雙修中國語言文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現時三年級生的他,起初其實想讀經濟,不過自稱文憑試中文科「唔小心」考到高分,聽取媽媽寶貴意見後才改變初衷,在文學院一年級時除了提升閱書量,亦令他多了將來成為中學教師的想法,「大學一年級曾幫學生補習中文,見到對方成績有進步,我覺得睇到人嘅改變好鼓舞。」王晶大導曾在微博呼籲僱主永不錄用洩密會議內容的馮敬恩,不過當事人未曾擔心將來找不到工作,「我相信包括自己,所有喺港大畢業嘅學生,喺職場上都有好高嘅競爭力,所以我唔太擔心未來就業。如果做一份工,有啲嘢唔可以講、面對不公義要收聲,咁我會選擇唔做嗰份工。」

《胸懷祖國:香港「愛國左派」運動》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我在柯文哲身邊的日子:7年級柯家軍的裸告白》
作者:黃大維、楊緬因
出版社:三采文化

Billy近年常看《抗爭者》等書以台灣政治反思香港政制發展,又看《香港民族論》來建立對港人的身份認同。

推薦予李國章及一眾校委

馮敬恩:「委任副校一事上,我自己睇到係有不公義嘅地方,希望委員將來可以憑良心同正義嚟做決定。」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作者:
Michael Sandel
出版社:雅言文化

記者:余瑋
攝影:梁志永
編輯:陳國棟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