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聽聞出了本李麗華畫冊,我還以為是金馬獎頒終身成就獎的副產品,識者立即更正,說是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的,只印五百本,「比夏夢那本還好看」。所以縱使並非李女士鐵粉,一樣日盼夜盼,收到後七手八腳撕開信封,來不及坐下來便囫圇吞棗。畢竟是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照片的美艷在意料之中,從前翻閱《南國電影》的時候太無知,不懂得欣賞精心雕琢的化妝術和一絲不苟的排場,簡直是不可語冰的大鄉里。幾乎每一張,眼神都凌厲得力透紙背,當然是幼年京劇訓練的成果,這點倒有幸在三藩市親身領教過──《舞台姐妹》臨開映特別嘉賓急步進場,燈光已經暗下去了,只見她漫不經心向四周的空氣瞄了一瞄,完全是「亮相」的架勢,內置的戲劇張力迄今歷歷在目。
可是,作為向一代巨星致敬的紀念畫冊,這本書編得實在不怎麼樣──恕我有碗話碗,水準和歐美同類的明星攝影集差太遠了。首先,以六個春季的節氣命名六個章回,既不切題又突兀,生活照的一輯叫「驚蟄」啊大佬,除了「媽媽咪呀」脫口而出,還可以有什麼反應?接着還來個「清明」,就算老人家不介意無忌的童言,那種搵山拜的堅定意志也令人嘖嘖稱奇,而壓軸的「穀雨」居然印成「谷雨」,據說原籍北方的李女士廣東話也講得很地道,恐怕不會不知道粵語有「谷氣」之說吧?「驚蟄」有一半是一九八零年回歸祖國的相片,不但比重失衡,底下暗湧的統戰意味也腐舊得教我不知所措,名為探親訪友,實為拜碼頭的政治騷──還是張愛玲聰明,一口拒絕新中國熱情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