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歡買名牌貴價行李箱,負擔得起,可以重視質料、設計、顏色、款式,時尚又虛榮。
不過經常推拉着行李箱上路的人,明知只是實用品,享受時間不長,都與主人分離,與同類堆放,基本功能是安置旅途上所需衣物日用品和手信。耐摔、實淨、載物量大就好。即使是明星,常被傳媒在機場捕獲拍照,順帶拍到貴重的行李箱──但如果你不紅,沒新聞價值,近日並無出事,誰留意?不管大小平貴,所有行李箱都經歷酷刑,都從貨艙掉到地面,遭遇推、拉、扯、踢、碰、撞、扔……備受蹂躪。
近日有離奇新聞,一個5日4夜旅行團,自香港出發到日本札幌。其中一名團友的寄艙行李箱,竟「窩藏」了一隻史納莎狗狗──牠是如何爬入箱中?沒經X光安檢?七小時沒焗死?屈蛇但未檢疫也不能着陸,只會被遣返待旅程完畢後領回。
還有在上海的李克勤一度在fb怒轟航空公司遺失了行李,搞到他冇衫換冇涼沖冇枕頭瞓覺……直至2am才追回的行李相片貼出,網民紛紛揶揄,因為他的行李箱貼滿barcode label,不易為機場儀器辨識,誤運他處再追回費時失事。到處飛又不是什麼可炫耀或紀念之事,當然次次清理以免混淆,累自己又怪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