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必有大事發生。否則,年底便沒有大事回顧。這就違反常理。一般的規律和通常的道理似乎都很重要。所以,今年必有大事。每隔兩年的雙數年,不是世界盃,就是奧運。遠在天邊的法國和巴西,將於六至八月分別主辦歐洲國家盃和里約奧運。不用羨慕,我們自家都有新的世界頂級比賽。近在眼前的中環,將於10月舉行香港歷來首次大型賽車電動方程式。等太久?本月中,將軍澳舉行場地單車世界盃終站。除李慧詩等港隊和其他來自全球逾250位「車神」出賽以備戰奧運外,英國領隊月前表示外號「人島飛毛腿」、曾經勇奪26場環法分站冠軍的卡雲迪殊(Mark Cavendish)亦將來港。
For the record,李慧詩(紅衫)鬥的是競輪賽,不是凱林賽。競輪源自二戰後的日本,是日本漢字名稱,已有約六十年歷史。凱林則是近年中港音譯名稱。既已有中文名稱,還音譯個屁?正如只有電動方程式,沒有電驅方程式。這不只是名稱問題,而是概念問題。正如這個世上只有綁架,沒有被失蹤;只有謀殺,根本沒有被自殺。被失蹤和被自殺是當權者、暴君和秘密警察的偷換概念。先隱藏主詞,淡化誰是兇手、為何行兇、何時何地如何出手等,再凸顯本來的副詞(受害人),把焦點轉移,企圖隱藏責任。然而,大家又不以為然地跟隨,繼續凱林。凱琳我懂,姓陳的。凱林呢,恕我無知。
陳恩能
(丹尼爾)體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