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層少年蔡文輝靠自學彈得一手好鋼琴,只要有機會彈琴,他願意東奔西走。儲了兩年錢,加上慈善機構配對金,他終獲得萬多元,可買一台自己的琴。不過,他因家庭因素須入住院舍,即使有錢買琴,亦沒有空間放置。最大心願是終有一天開設音樂教室,回饋社會。
記者:朱雋穎
文輝現讀中六,自言不擅辭令的他,說話語調誠懇,但很少與人有眼神接觸,是個害羞的少年。數年前父親過世,加上其他因素,他須離家入住扶幼會宿舍,過集體生活,幾乎沒有私人空間。數年前,他在教會初接觸鋼琴,雖無受過正統訓練,但靠教友指導及上網自學,越彈越喜歡,也越上手,能勝任學校司琴。他坦言,有為基層出身感不快,「其他家境較好嘅人可能冇興趣都被迫學,但我就算好鍾意,都好難先有機會去彈」。
愛彈流行曲爵士樂
為練琴,多遠的地方他都願去。現時有4個場所可讓他練琴,包括學校、教會及兩個社福機構。住在青衣,在九龍塘上學,有時到深水埗或九龍灣練琴。他特別期待學校假期的早上,那是琴房的冷門時段,他能一口氣練4、5小時。到借來的地方彈琴,他坦言總不能盡興,很怕打擾到別人,「始終會唔好意思,有時人哋有活動,唔想阻住人,係唔夠喉㗎」。
相比不熟悉的古典樂,文輝更熱衷於流行曲,最欣賞周杰倫,近來嘗試爵士樂與藍調。訪問當日,他請在場人士隨便敲幾個琴鍵,馬上憑幾粒音,即興發揮彈奏動人旋律。他說,即興演奏時忙於構思下一組和弦(chord),即使上台表演,也沒有閒餘緊張。能彈琴,他就快樂,尤其喜歡輕快的旋律。
在琴鍵前,文輝完全忘我,與訪問時的怕醜仔判若兩人,彈畢一曲即展現燦爛笑容。他不擅看五線譜,尤其對低音音階反應較慢,卻是個即興能手。與正統古典樂訓練不同,他不會花太多時間練音階(scale),每次練琴都珍惜分秒,試彈在網上看過的和弦,邊示範邊說,「咁就感覺浪漫啲啦」,一臉陶醉。
兩年前,他在社工協助下,參與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的圓夢計劃,每月儲200元,兩年來儲了4,800元,並獲基金發放同等金額,加上政府獎勵的3,000元,得款12,600元,可自行決定用途,作為圓夢的第一步。每月儲蓄的錢是母親給他的零用,他省吃儉用儲下來,「唔可以話係犧牲,因為我有更大嘅目標」。
宿舍沒空間擺放
他決定用來買一台電子琴,一台可以戴着耳筒、不打擾別人,容他隨時彈奏的電子琴。不過,住在宿舍,他沒有容得下一台電子琴的私人空間。宿舍內,連書枱也是共用的,故即使數月內已可運用該畢款項,他也打算等到考完文憑試,升讀大學、入住大學宿舍後才買琴;又或者,日後與志同道合者共租工作室。
熱愛彈琴成為文輝學業上的推動力。他自言成績不錯,最希望考入商學院,因出路有保證,惟有生活安穩,他才能安心彈琴。他不考慮以音樂為學術專業,「唔係唔想,係因為我冇受過正統訓練,冇8級證書」。他希望將來可在網上分享其創作的樂曲,他日結合商科專業,開設音樂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