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夜,渡輪上,晚風中。
喜歡走到渡輪下層,這裏有溫馨的隆隆機動聲和懷舊油漆氣味,站在欄杆旁感覺到浪花觸手可及,奇怪是這裏船票比上層便宜五毫子反而乘客較稀疏,更覺恬靜。
獨自享受這短短旅程時無意中留意到踏板旁有張由香港海事處發出的告示,內容主要解說如何使用救生衣(見圖),有趣吸引是示範圖案頗像小學教科書,細閱下才知道救生衣製造商是華興號白水松,電話號碼則是3-848933,對年輕一代來說這號碼意思不大,但對50過外的便知道在70年代3字頭代表九龍區而那時電話號碼只有6個數字,換言之今天所見的香港海事處告示已有40多年歷史,不禁想這船上的救生衣可能高齡40,也未知這把年紀的白水松仍否能浮,可能香港政府50年不變的基本原則也包括了渡輪上的救生衣。
這刻想到天星渡輪不單是交通工具,更是我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早在1898年(註)已經在維港航行的渡輪面對3條海底隧道和地下鐵路的挑戰,亦已由主要交通工具演變成旅遊景點,但對醫生這土生土長香港人來說,渡輪卻是一段回憶旅程。
小學時已跟着父母坐渡輪,小童票價是3毫子,而航程重點卻非乘船,而是尖沙嘴碼頭的軟雪糕店,每次總渴望父母恩准一杯軟雪糕,童年快樂不過是在渡輪上一杯香滑軟雪糕。
上了中學,船票已加至7毫子,星期天下午是回宿舍的時間,吃過午飯坐上7號巴士到尖沙嘴碼頭,早已約定同學在五支旗杆等,先到Star Bowl打波子機(Pinball Machine)再一起乘渡輪過海,大家嘻嘻哈哈談天說地,學生時代的快樂不過是一份友誼。
離家求學後再次踏足渡輪已是20多年後的事情,簽過離婚書便在渡輪上想想人生下一步如何走下去,在渡輪上清楚接受了不完整的家仍是家,成年人的快樂不過是一個家。
這聖誕夜有機會在渡輪上找到甜苦回憶,卻不禁躊躇,不久將來某一天若渡輪繼續存在,再踏上渡輪時便只得問道:「老年人的快樂是為何?」
後記:想到了,老年人的快樂不過是一份充裕的醫療保險和合理的退休保障。
註:天星小輪於1898年5月正式成立,但早在1890年已有4艘小輪行駛維港兩岸。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