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6年,綜合各機構的經濟預測,普遍認為世界經濟會輕微向好。全球成長最快的會是也門。亞洲國家中,印度以7.5%的成長,超越中國大陸的6.3%。東協十國中最落後的老撾、柬埔寨、緬甸,因開放外來投資而高速成長。美國經濟穩步向好,以2%的成長率居七大工業國之首。歐洲溫和改善,德國成長率有1.6%。中國經濟放緩,2015年7月股災、8月人民幣驟貶,讓中國一夕間從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變成最大風險。不過,真正的風險,是中國的產能過剩。2016年去庫存的壓力,將抑制整體經濟的投資成長。現時三線以下的中小型城市仍有大量鬼城,房價繼續下探。開發商投資意願低落,將拖累建材、大宗商品、機械設備等相關行業的需求。2016年中國整體投資很可能下滑到5%以下。2017年經濟還會進一步放緩。
網絡原生世代生活模式
2016年的世界,是進入千禧世代主導和微權力興盛的時代。
千禧世代是指1980年到2004年間出生的網絡原生世代,在美國,這世代佔人口三分一,是美國歷史上種族最多元、教育程度最高的世代。網絡對他們來說,就如陽光、空氣、水一樣與生俱來。在必須有汽車代步的美國,千禧世代認為有車可用比擁有一部車重要,因此Uber大行其道。他們重健康,重運動,穿緊身瑜伽褲、波鞋上班,已經成為美國新常態。強調用健康食材的連鎖快餐店Chipotle近年走紅,有超越麥當勞之勢。千禧世代重個人、重享用而不重擁有,傾向晚婚、晚育甚至不育。
千禧世代作為美國新消費者的生活模式引領全球新世代,包括香港。全球企業都要面對一群陌生消費者。 網絡文化將改變工商業的生產和銷售模式,產品趨個人化,每一產品都像是專為特定的人而生產。銷售網絡化。新世代迫使全球企業重新檢視未來的商業模式。
千禧世代的主導,帶來權力衰退和微權力興盛的時代。
前年美國《Foreign Policy》雜誌總編輯Moisés Naím出版了一本書《The End of Power》,中文版書名叫《微權力》,副題是「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
作者從世界各領域舉出案例,說明包括政治、軍事、外交、商業、金融投資、宗教、慈善、社會組織、媒體等,都正在經歷權力結構的大地震,掌權者正面臨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掌控的權力越來越式微。另一方面,權力正轉移到個人手上。權力已變得越來越容易於取得,卻越來越難以行使。人人都可以更有權力的演變,正在改變世界。
‧在1977年,全球共有89個獨裁統治國家,到了2011年,數字已銳減至22個。
‧一些國家的少數黨派在議會的席位,比1980年代大幅增加三倍。政治領袖已經無法再像前人般理所當然地控制選舉及發號施令。
‧貧富差距惡化,但富裕人士的經濟實力也在明顯下跌。
‧同一職位的企業領袖、教宗、財政部長等,能行使的權力都不及上一任,任期也比前任短。
‧全球知名品牌在五年內經歷品牌災難急升至82%。許多大集團因不利傳聞在一夜之間市值大幅蒸發。
‧從1950年到1998年間,弱小的戰鬥組織打贏了55%的戰爭,它們擁有較少的武器,卻造成更多傷亡。
權力操控的時代在變化
世上仍有很多人認為權力有如財富:錢能生錢,權也能生權。但事物正在變化。 互聯網及其他科技改變政治、社會運動、商業活動。但資訊科技只是工具,工具要發揮影響力,靠使用者。許多個體使用者在操作工具時都有目標、方向及動力。
歷來權力都有轉移,有興衰,各國的國力也有競爭、起伏,但現在願意正視現實的掌權者都會發現,他們的自由度與行使權力的效力遭遇前人未遇過的限制。新的競爭者是個體或小團體的微權力—一種全新的權力:並不巨大,不具壓倒性,但卻可以抗衡、限制大玩家的操控。政治權力受微權力挑戰,以破壞性的否決、拖延、牽制及干擾去制衡權力。龐然大物的媒體受網上資訊傳播的挑戰,節目固定的電視台受到自由選擇節目的YouTube的挑戰。新參與者的數量正在迅速增長。權力的衰退為全球的新事業、新聲音創造更多空間與機會,也會為掌握權力的穩定性帶來風險。
經濟下滑,危機處處,使專制政權行使權力更加絕對。公安越境拉人,既踐踏一國兩制,又會激起香港微權力蜂起反對高鐵「一地兩檢」;以為背靠強權就可以強行委任不得人心的李國章,也會激發微權力在立會的不合作運動,和在今年選舉時,以選票教訓支持689的建制派。不順應微權力的潮流,強行壓制,必導致微權力更趨興盛。
2016,是香港微權力從各個方面挑戰強權的一年。
(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