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長吳克儉給《蘋果日報》記者追蹤,教警察以「遊蕩」罪名,拘捕記者。但記者追蹤了幾天,已可證實吳克儉「辦公」期間,不斷出席公私營機構午宴、晚宴、聯歡會等等,由公車接送,往來金鐘、中環、尖沙嘴這些十丈紅塵鬧市,酒地花天,鼎食鐘鳴。難怪他月俸三十萬元,更難怪他無暇出席全城矚目的小學評核試公聽會。
《萍洲可談》卷三載:宋朝杭州繁華,蘇軾任州通判,由於才高名重,獲諸公爭相邀約宴飲,蘇軾「疲於應接,乃號杭倅(杭州通判)為『酒食地獄』」。吳克儉才短名卑,只是官職大,喜好更不同蘇軾,於是教育局長一職,簡直成為他的酒食天堂。「天堂無際路茫茫,老作燈紅酒綠郎。且把千樽充月俸,不妨銅臭雜書香。」這該是新香港教育局長的最佳寫照。(注)
春秋時,晉靈公遣力士鉏麑去刺殺直臣趙盾。鉏麑潛入趙家,見趙盾起居有禮,心裏贊歎:「不忘恭敬,民之主也(真是民之父母)!」他不忍下毒手,自觸槐樹而死(《左傳》卷七)。趙盾私下起居如此,吳克儉則公務在身如彼,這就是新舊中國好官的分別。而誰要報道新中國好官的行徑,誰就罪犯「遊蕩」。梁振英政府的工作,獲習近平「充分肯定」,豈無因哉!
(注)陸游《夢中行荷花萬頃中》詩:「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只把千樽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