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港助一帶一路融資

專家倡港助一帶一路融資

【本報訊】「天滄滄山隱隱茫茫途路」,由喜多郎編曲、鬼才黃霑作曲填詞的「絲綢之路」主題曲《同途萬里人》,曾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傳戶曉的金曲,每當一奏起,就會勾起觀眾對這條沿起中國、連接歐亞商貿古道昔日風情的追憶。不過,對國家主席習近平03年首次提出的「一帶一路」新絲路國策藍圖,大多數人至今仍丈八金剛,普遍反應是未講先悶,或認為只屬雲端上的宏偉願景。
記者:劉美儀

踏入2016年,中國經濟如無意外續走下坡,全球市場形勢亦波譎雲詭,「一帶一路」此時出現,到底能帶動甚麼?值得探究。
銀行界及學者認為,香港作為區域融資中心及人民幣最大離岸市場,肯定可從「一帶一路」,及亞投行項目發展規劃中獲益不少,但新絲路工程實質效應,可能要到2018年才立竿見影,只慣聚焦樓市股市的港商,或應整頓步伐抓緊機遇。
「一帶一路」現覆蓋65個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途經地區佔世界人口逾6成,跨越全球三分一經濟總量,是內地首次提出的中國式全球化倡議理念,框架兼容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領域融合。

建議設專門機構負責

撇開中美政治角力議題,假若藍圖能真正落地推展,不是淪為「大白象」工程,對中國升格為真正超級大國,以致與周邊建構新型跨境關係,將產生變革式發展意義。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首站,加上亞投行基建工程項目,「很大程度應以人民幣進行」,本地作為最大人幣離岸中心,資金融通上可發揮很大作用;今後幾年「一帶一路」單是基建設施融資缺口,可能達8萬億美元便可見一斑。
有批評指本港參與「一帶一路」拓展欠缺積極,他笑謂「不能說它太慢,但的確應該抓緊」,本港應抓緊與中央政府溝通聯繫,建議「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結合政府牽頭各個行業擔當中介。
此外,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亞投行剛成立不久,亦未接納非創始成員的一般性會員申請,故本港暫時可出資參與的角色仍然不清晰,但香港在很多國際機構,均能以獨立成員身份參加,「對香港最終參與(亞投行)感到幾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