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廢話 - 李純恩

兩句廢話 - 李純恩

有線電視台做2015年新聞回顧,在宣傳片裏快速播放一些新聞片段,見到前特首曾蔭權站在法院門口面對記者堅定地說了一句「問心無愧」。片段閃得很快,只見曾爵士面有怒色,語氣鏗鏘,好像真的受了冤枉。然而看到這一閃而過的片段,卻又想起當年他上立法會解釋接受富豪朋友款待時那副半天沒擠出眼淚來的模樣,那時他很沉痛地表示了後悔,還招出了那一碗著名的豬骨粥。
若真是「問心無愧」,當初就應該理直氣壯,何須那般「謙卑」作賤自己?
如今,有兩句經常聽到的話是不大信得過的,一句就是「問心無愧」,還有一句是「平常心」。
會說這兩句話的時候,多數都出事了。然後硬着氣爭辯:我問心無愧!其實心中愧不愧,視乎一個人的價值觀。若一個人做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比如一個貪小便宜的人貪到了小便宜,歡喜還來不及,心中何「愧」之有?許多事情,不覺愧,只覺後悔。於是「問心無愧」不等於無事,愧不愧也於事無補。最後拗不過了,「平常心」就出來了。什麼事都來一句「平常心」的人,心境其實最不平常。然而在詞匯貧乏,教育局長都不識字的年代,一說「平常心」好像很有水平,馬上就可以推搪記者,遮掩一切,於是心潮像火鍋一樣翻滾的人,也一口一句「平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