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作參考】
踏入新一年,投資者憧憬「1月效應」生效,以收復股市過去一年的失地。據統計,過去15年,港股1月份升市佔比為53.3%。不過有分析指出,在市場憂慮內地經濟放緩的情況之下,港股今年難見「1月效應」。
「1月效應」由美國股市統計學家Yale Hirsch於1972年提出,指股市在1月上升,代表全年股市都會上升,反之亦然。港股「1月效應」應驗比率則為46.6%,最近5年應驗比率約40%。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認為,港股「1月晴雨表」失靈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越來越依靠內地股市,並與美股漸行漸遠,而另一個原因是港股一年的波幅向來較大,1月的整體表現難以代表全年的走向。而且由於美國市場較成熟,投資者的全年部署可先於1月份預見,故此美股「1月效應」的參觀價值較大。
他又指,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前景及人民幣走勢抱有疑慮,削弱港股的吸引力,更重要的一點是,投資者目前的港股持倉比重並不太低,增持誘因不大,故港股今月難望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