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5年最後一天回望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現況,患得患失。在狹窄的文化領域裏,紙媒繼續萎縮、大台依舊獨大、港產片危中現機、西九前程未卜、文創未成產業,採訪時仍有人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多事之秋,讓《果籽》任性地選出2015年香港十大藝術文化大事。
1.《叮噹》成香港回憶:今年第一憾事,就是新年伊始第二天,驚聞與《叮噹》(現稱《多啦A夢》)融為一體的資深男配音員林保全離開了我們。他的獨特聲線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絕對是香港重要集體回憶,看《STAND BY ME:多啦A夢3D》聽到保全叔一句:「我唔可以再留喺度,真係要走喇!」不禁淚崩。
2.西九管理層再「跳船」:西九文化區一波何止三折?CEO中途跳船,今年再有兩位西九靈魂人物先後宣布逃離這個「熱廚房」,CEO連納智(Michael Lynch)今年2月以個人健康及照顧患病妻子等家庭理由請辭,來自瑞典的M+博物館CEO李立偉(Lars Nittve)今個月都舉行了歡送會,明年1月約滿後離任轉為「專家顧問」,並指會展開全球招聘,盡快物色人選帶領擬於2019年開幕的M+餘下的建造工程。
3.《風雲》了斷《龍虎門》重生:由馬榮成執筆的港漫《風雲》,連載25年後終在今年初同大家講bye bye,馬榮成年初在灣仔動漫基地以展覽形式完成《風雲》最終回,展示主角聶風、步驚雲、無名及小武各人命運。與此同時,今年9月卻有出版社膽粗粗復刻原名《小流氓》的港漫《龍虎門》,沿用舊式橫度印刷,追求原汁原味,並堅持在書報攤發售。
4. 誠品連開兩店:台灣文創品牌誠品書店繼2012年在銅鑼灣希慎廣場開設首間香港分店後,積極擴張,今年十月在尖沙嘴店開幕後,位於太古城分店還有約一星期就開張,創辦人吳清友更揚言這座香港第三分店,會打造成「香港人的誠品」,空間設計融合現代和古典特色。
5. 《十年》成奇葩:港產片氣敗多年,獨立電影《十年》在年尾超級大片期卻成奇葩,由 5 位年輕導演執導,透過 5 個獨立短篇,對香港作出未來寓言,闡述和反思何謂香港核心價值,並對香港前程作出預測。上映兩周由每日只有一間戲院上映,到今日開始不斷加院加場,網上購票、預售也近滿座,被視為今年電影奇蹟。
6.《新報》湮沒《南早》易主:紙媒變天,創辦56年的《新報》湮沒於網絡年代和免費報的競爭壓力,7月突宣布結業,另外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集團旗下媒體業務,包括創刊於1903年、已有過百年歷史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與此同時,《端》和《香港01》等新媒體湧現,香港社會生活文化轉型,可惜大台繼續獨大、亞視未執、王維基遲遲未獲發牌,可幸由本地雜誌《100毛》成立的網絡媒體平台「毛記電視」,能靠惡搞及抽水形式諷刺時弊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7. 名仱離世:一代粵劇名伶林家聲8月5日於寓所暈倒昏迷,送往醫院搶救後不治,享年82歲。林家聲委身梨園近半個世紀,拜得「梨園泰斗」薛覺先為師的他,盡得薛腔精髓,一生積極培育後輩,藝壇無不對這位粵劇一代宗師的離去婉惜。
8. 自己抄自己你話死唔死:當真審死官!三位應屆文憑試考生應考視覺藝術科畫畫部份後,被試場主任指畫作與自攜參考資料相似,涉嫌抄襲,須寫「異常報告」。但藝術家反駁指參考資料的畫作屬原創,對「自己抄自己」指控莫名其妙,事件最終引發藝術界、學界、媒體、政界對文憑試視覺藝術科的批評。
9. 全球首個水墨藝博:近年水墨藝術抬頭,國際級美術館亦屢舉辦當代水墨大展。全球首個以當代水墨為主題的大型國際藝術博覽會「水墨藝博」(Ink Asia 2015),本月中於灣仔會展覽舉行,呈現多元化水墨發展面向。
10.「網絡廿三條」死灰復燃:俗稱「網絡23條」的《版權修訂條例》年尾掀起一場網民抗爭,草案擱置三年後在立法會恢復二讀,再次引起網民恐慌,認真翻唱、改歌、串流直播打機等被指未必獲豁免法律責任,擔心條例變成箝制言論的政治工具。泛民多次以點人數及動議中止待續等拉布方式拖延,網絡畫家「死相」抗議。明年1月立法會復會續審「網絡23條」,未知最終能通過與否?
記者: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