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其實有很多有心人,對於在「道德之下人人平等」這句話在葉問的口中說出來,應是意有所指。但看完整部《葉問3》的我來說,卻是一部十足的悲劇。
正如反映香港被殖民的歷史電影,這部第三集的前半部是洋人在背後操控香港的奸人,連兒童的學校都被地產商侵略,那些香港的洋人走狗,簡直是滅絕人性。
但這部電影有個很奇怪的意識:便是洋人守遊戲規則,也見好即收。於是葉問能夠救了小學,不是完全他的功勞,而是洋人肯退。拳王泰臣能現身港產電影,應該是天大的事。奇怪在宣傳上沒有真的着力在其中。也許人們都覺得他是個已經過去,把錢花盡到如今一無所有的洋人,不值一提。《葉問3》的幕後人員,並沒有一味愚蠢地打鬼佬,今時今日我們才懂得尊重其他人。即使泰臣是個奸角,但他仍然遵守規則,三分鐘之內沒有打到葉問入院,於是便放過他。連複雜的事都解決了。
我們中國人都是清高的,幾乎所有武人都不貪錢。但卻要去爭甚麼詠春正宗。是的,我們有牛肉麵正宗,有雲吞麵正宗,揚州炒飯正宗。就是為正宗,兩個武人打個你死我活。你不覺得這其實很悲哀嗎?
也許葉問這個系列應該差不多完了,這一集也要將兩個故事砌在一起才夠上映時間,其中一個還是挑戰正宗這老掉大牙的故事。在如今的香港政治形態,影片反映了一份扭曲,而又沒有目標的迷糊面目。總之堆砌成連場打鬥的場面便足夠了。我只能夠說幕後製作人員是有心人,但商業電影,而且還是合拍片,你還可以怎樣?在三集的打鬥場面中,群鬥似乎是這一集較多,不過真正精采的還是幾場單打獨鬥。在這方面,我認為第三集就算不是最好看的打鬥,起碼不會輸給前兩集。
只是也顯示這個類型已經玩完了,所有的應有元素都放在一籃子裏,擠迫得有些感情場面幾乎沒時間演。熊黛林問甄子丹如果她不是生病了,他會不會去那個比武大會。我以為他會答不會,結果還是為了劇情說會,換言之,正宗仍然是中國人的情意結。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