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四爐同煲 粥動味蕾

【飲食籽】四爐同煲 粥動味蕾

【飲食籽:追源尋味】
那冉冉升起的蒸氣,那幽幽渺渺的粥香。南方盛產稻米,所以廣東人最擅長煲粥,其中以順德人為表表者,早晚都愛喫粥,自有一套熬粥心法,甚至四爐齊開滾粥,當中以生滾粥及艇仔粥最聞名。廣東粥,萬變不離一碗綿香的白粥,在香港不同粥店各有自家配方和搭配比例,同樣要符合綿滑及富米香的要求,不能如漿糊般糊口。一年之始,不妨以簡單的一碗粥,清清腸胃,重新出發。

【順德篇】
晨早喫生滾粥 最看重火候

生滾粥,除了粥底外,還講火候,新鮮熱辣上碗。人民幣7元。

順德的粥文化源遠流長,因為愛粥,無粥不歡,更發展為粥底火鍋。昔日,順德有早粥與夜粥之分,早粥常吃的以生滾粥為主,有魚片粥、豬雜粥,夜粥則以艇仔粥為主流。晨光熹微,我們來到大良舊城區,這裏聚合古舊矮樓房,其中一間黃色的古房子,瀰漫着一片氤氳。這間古房子是粥店老闆周兆洪的祖屋,已有近半世紀歷史,每日只開四小時,早上十時便關門,專做生滾粥,雖然裝潢簡陋,多年來只靠風扇散熱,但粥品油器幾元有交易,價錢實惠,難怪一天到晚坐滿老街坊。
「大牛粥店」門口有一個粥檔,四個爐四個煲,很大陣仗,周太正忙着執料滾粥。「滾粥火候要夠,用料一定要新鮮,這樣食材的味道在滾的過程中,與粥融為一體。」周太說。生滾粥最重視粥底,順德人亦不例外,她取內地大米,以紅棗、玉竹及果皮熬上三小時,配料如新鮮豬雜、魚片,以糖、鹽、生油及麻油醃味。我在旁看着她煮粥,亦替她緊張,收到客人柯打即叫即做,同一時間開着四個爐火,不間斷執料將粥放入煲內,一邊粥已滾至劈啪作響,另一邊則完成上碗。「我由28歲做到今年67歲,都是熟能生巧罷了。滾粥最緊要眼明手快,防止它溢出或者黏底,注意力要非常集中,一不小心,熱粥便會灼傷手。」她邊展示滿佈傷痕的雙手邊說。夥計左閃右轉,將新鮮滾熱辣的粥送到客人面前,我把粥唏哩呼嚕的倒入口裏,熱氣騰騰,粥味鮮甜。

「大牛粥店」的粥檔有四個火爐,同時滾粥,要一眼關七,心力、專注力缺一不可。

食材用料新鮮,只以鹽、糖及麻油簡單醃過,每日只賣四小時便沽清。

大牛在順德大良舊城區,是老闆周兆洪的祖屋,已有超過半世紀歷史。

粥品價錢實惠,是大良老街坊食早餐的熱點。

大牛粥店
大良北區蓬萊路

夜宵艇仔粥 滾粥沖燙材料

順德人愛在宵夜吃艇仔粥,只因這裏河道縱橫,昔日有不少艇仔插上「粥」字旗在河道穿梭,沿江叫賣,用料取河之物,如小蝦、魚片等,粥在小艇上煮成,名為「艇仔粥」。艇仔粥最傳統做法是滾粥燙生料,因艇上資源缺乏,惟有將部份生料預先煮熟,餘下易熟的生魚片及生蝦,上碗前再以滾粥灼熟,後來也有粥店演變至生滾粥的做法。
深宵夜半,我們由大良出發,約半小時車程來到容桂,吃一碗地道的艇仔粥。艇仔難尋,但這種艇仔風味仍可找到。現傳至第三代的「帶記粥店」,原在河道做艇仔粥,輾轉搬上岸。該店像港式大牌檔,夜晚開門,營業至天光,架在馬路旁的開放式檔口,以艇仔造型裝飾,一些客人專誠駕車前來,外賣一個粥一碟魚皮。檔口一個個大盤放滿冰鎮生料,有九款材料,炸鯪魚餅絲、油炸鬼、豬皮、花生、鰂魚片、海蜇、魷魚、火鴨絲、炸粉絲、小蝦,煮粥的手法為滾粥沖燙粥料,將料墊碗底,滾粥沖入,這樣粥料比直接煮熟更加嫩滑爽口。「魚絕對是艇仔粥的主角,我們新鮮捉上岸,即劏切成薄片,用粥一燙即熟,魚仍保持嫩滑,除了考刀工外,還考撞粥的技術。」老闆楊偉強說。這碗艇仔粥材料豐盛,粥底綿滑,配料的香味都滲到一碗粥內,配上爽滑魚皮,地道得很。

粥檔專賣艇仔粥,以艇仔桌子為裝飾,吸引外賣客。

艇仔粥,魚片切得極薄,極考廚師刀工,人民幣8元。

艇仔粥材料豐富,火鴨絲、炸粉絲等都是地道食材。

帶記粥店
容桂大道北181號

【香港篇】
富粥慢工細貨 小鐵煲熬粥

生滾粥最重視便是粥底,在土瓜灣一家叫「富粥」的小店,專賣生滾粥。80後老闆林頌明(Egg)是何文田明利粥店老闆李松慶的徒弟,推陳出新,研究出一套熬粥心得。米以六成珍珠米混四成內地米煲足三小時,粥底每日以小鐵煲分幾次逐少煲,和一般粥舖以鐵煲由朝煲到晚不同。「我們小本經營,耗粥量少,有條件分開幾次煲,粥新鮮煲成,更能吃到米香。要做得好其實很簡單,米靚加上時間夠,不用甚麼花巧。」Egg說。粥只加油及鹽,並加上腐竹以增綿滑感。生滾粥的食材堅持新鮮,每日去附近的土瓜灣街市挑回來,豬膶、鯇魚、碎牛、肉片等等。像魚腩粥,會先將魚腩煎香,以小煲放入粥略煮滾,加入天然薑酒辟味,平日只有兩個爐,即叫即做,慢工出細貨,一碗粥至少等上數分鐘。「何不多加幾個煲仔煮粥?」我問。「一時要攪拌粥底,一時要注意火候,一時留意材料煮熟沒有,要一眼關七,不能兼顧太多,這樣會影響質素。」Egg搖一搖頭說。粥久不見水,輕輕舀起,白粥掛羹,入口一嚐,有一股說不出的舒暢。

【鮮魚腩粥】
醇滑有腐竹香味,滑入喉頭,煲得綿香。$30。

滾粥時會加入自製薑酒以便調味。

粥底只以油、鹽及腐竹熬三小時,做法簡單。

魚腩會先煎香,更惹味。

富粥
土瓜灣馬頭圍道208號地舖

西關傳統風味 自製配料考手工

艇仔粥源自廣州西關,我曾訪尋數間在港的艇仔粥,做法非正宗,不是有梳打發脹土魷絲,便是落碎牛,頓失風味。得知在元朗小店「西關粥品」,有一艇仔粥仍保留昔日風味,遂一探究竟。「我夠膽講全港不會找到像我一樣的艇仔粥,我盡可能保留西關風味,是最原始的艇仔粥。」老闆關生說。他的艇仔粥配料超過十款,油炸鬼、海蜇、土魷絲、豬皮、炸鯪魚餅絲等,單計食物成本已過10元。配料考手工,如土魷、鯪魚餅、花生等要先處理、炒過,再切絲,加上大部份是自家製,相當花時間。
「我們的配料盡量跟足傳統,不過為了遷就客人口味,不得不作出少少調節,像傳統是用火鴨絲,但有客人怕肉羶味,便換上叉燒絲;河蝦質素參差,以較貴的虎蝦替換;鯪魚不是四季都有,便以鯇魚取代;我們還少了一種食材石螺,因污染影響質素,不得不棄用。」熬粥底則以頂級泰國米猛火熬一小時,只加生油及鹽。「加皮蛋、腐竹只會破壞米香味,以前傳統那有這麼多花臣,如果米夠靚,不用加其他東西,已能品嚐到米香,大猛火能使米粒互相撞擊而起花,粥自然靚。」粥以生滾形式製作,先用滾水灼熟生魚片、豬皮、生蝦,再加粥,粥較一般杰身,略滾後再加入其他已熟的配料及佐料,是關生滾粥的自創方法。「滾粥沖燙粥料手法大多貪快,我還是求穩陣,雖然以生滾形式較花時間,卻更衞生,味道分別不大。」粥以清淡為主,材料豐盛,足料得很。

【艇仔粥】
和傳統風味已有七八成相似,很花時間準備材料。$33。

【艇仔粥配料】

西關粥品
元朗西菁街23號富達廣場118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林栢鈞、潘志恆、劉永發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