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北京寫的施政報告(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為北京寫的施政報告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2017年1月的施政報告距離小圈子選舉只有極短時間,屆時梁振英只可以在總結五年管治。所以,下個月的2016施政報告,將是今屆政府最後一次機會對梁振英競選承諾作出回應。據說,不同的政策局在幾個月前已經開始對照梁振英在2012年的參選政綱,盤點有哪些承諾已被落實,有哪些將會落空。另一邊廂,政黨和政治壓力團體也準備向梁振英算賬。
梁振英的重點競選承諾,有好幾項幾乎會完全落空:全民退保、工時立法和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這三個勞工議題,肯定不會在今屆政府進入立法程序。工聯會也在表面上擺出了強硬的姿態,但很難令人相信在最終的小圈子選舉中,工聯會和他們能夠影響的人頭票會有自由意志去提名和投票。所以,甚麼擾攘喧嘩,都是政治舞台上的表演項目,不值得過份認真對待。順帶一提,林鄭以借力打力的方法處理全民退保,盡顯傳統英式政務官處理政治糾紛的手腕,不知道北京的官員看在眼裏會有甚麼感想。良好的主觀願望是,北京能從這一屆政府的表現得出結論,明白香港這本難讀的書單靠任人唯忠是管治不了。

或配合十三•五規劃

事實上,曾蔭權管治的幾年,香港雖有爭拗,但總算無風無浪。曾蔭權和梁振英在任內都處理過政改,結果明顯是差天共地。在今屆政府成立之前,社會早就有共識政改是最棘手的政治難題。結果,由梁振英處理的結果,沒有改變行政長官的選舉方法,反而觸發了香港本土意識的擴張。
有理由相信,當前北京和香港建制陣營中有權有勢的話事人,將本土和年輕人的反抗意識混為一談。2016年的施政報告應該會有不少篇幅講和諧團結社會。可是具體可會有甚麼措施成效,大家心中有數;此等為做而做的政治工程,最終亦難免淪為一小撮可以在北京行走報喜不報憂的政治小丑撈油水的機會,這也是香港政治新常態。
來年的施政報告,另一個重點應該是大陸的十三.五經濟規劃。有次在一個社交場合,我甚至聽過有人說,任何人要拿到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入場券,在未來無論如何都要公開地以行動支持一帶一路。不過,除了超級聯絡人和無限經濟機遇等口號式的支持,按照現時特區政府的結構,很難想像官僚可以怎樣去配合北京。說到底,五年經濟規劃,是蘇維埃遺留下來的計劃經濟措施,而《基本法》第五條則寫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話說回頭,今屆政府嚴格來說在行政結構上也作出了改變,就是增添了創科局。十三.五的發展重點,有甚麼「互聯網+」。當然,具體是甚麼,其實不重要,成立創科局是為了表示特區政府配合北京,而這個新衙門的工作重點,也應該是服務大陸的經濟轉型,以及將大陸的科技和產品推銷出去。那些天真以為創科局是為了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的人,我恐怕他們很可能夢想落空。
比較少人提及,但其實在梁振英當年的參選政綱當中有甚顯著篇幅的長遠公共政策,是人口政策。高齡化無疑是香港最大的隱憂,再加上連大陸也在最近放寬了一孩政策,按照今屆政府的慣常思路,緊隨北京的路線,鼓勵生育應該是其中一個施政綱領。不過,要是將政策再包裝得更漂亮一點,可以說是對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援,讓香港的年輕夫婦放心生育,坦白一點說,其實就是「中產福利」,順便也可以收買一點民望。另外,針對高齡社會,政府似乎也要回應針對高齡人士的政策定位。究竟是讓長者在家得到照顧和支援?或是鼓勵長者重新投入社會?說到底,打家庭牌不會有錯,但社會輿論怎樣去回應,又是另一個問題。
今年施政報告最終會有甚麼具體內容,再過兩個星期自有分曉。但可以肯定,假如梁振英計劃連任,這份施政報告將會是他的最後一擊。可惜香港人不是他最重要的觀眾,最終還是要從北京的視點,方能了解施政報告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