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屆滿 增註釋抗邪念德再版希魔自傳

版權屆滿 增註釋抗邪念
德再版希魔自傳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70年,惟在很多德國人心中,有關納粹的一切仍是禁忌。但隨着納粹魔頭希特拉(Adolf Hitler)著作《我的奮鬥》(Mein Kampf)版權於今天屆滿,含海量註釋的「學術版」《我的奮鬥》下月將在德國出版,是二戰後首次。猶太組織批評是打開「潘朵拉盒子」,本港學者卻認為書本內容已不易為人所輕信,且將它當成重要史料看待。
希特拉於1923年11月政變事敗,翌年入獄,在獄中口述成長經歷及極端反猶太思想,由副手筆錄成《我的奮鬥》。二戰戰敗後希特拉自殺,控制他最後居住地慕尼黑的美國,將《我的奮鬥》等希特拉財產版權判歸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民眾仍可持有、外借及販賣該書,海外譯本及網上版至今亦流通,只是以保護版權的名義禁止在德國出版。
按德國法例,著作版權在作者身故70年就會失效,下月8日開始發售的德國新版《我的奮鬥》,由慕尼黑當代史研究所(IfZ)花三年時間編製,附3,500項註釋,篇幅由原來約700頁大幅增至約2,000頁,分成兩冊,首印4,000本,售59歐元(499港元)。

希特拉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備受爭議。

助理解書中紊亂邏輯

加入註釋最基本原因是方便讀者,以更易理解書中紊亂的邏輯及重複的內容,而較深層次目的,IfZ指是「要列出抗衡希特拉主張的事實,揭露他的不盡不實,慢慢剝開神秘色彩下希特拉的政治宣傳」。
例如希特拉認為德國媒體被猶太人牢牢掌控,註釋就指媒體工作者中猶太人比例確實偏高,但不像希特拉所述般誇張,猶太族群內並不乏德意志民族主義者聲音;而希特拉痛斥猶太人是腐屍的蛆蟲,「身上帶惡毒桿菌……毒害人類靈魂」,註釋就點出「把政敵貶成害蟲是常見手法」,更特意向寄生蟲專家討教。
大屠殺倖存者及慕尼黑猶太社區會長克諾布洛赫批評,不論註釋如何詳盡,「學術版」終歸是將希魔的邪惡意念再次印出來,「是潘朵拉的盒子,你永不知道讀者腦袋裝着甚麼……引人入勝的始終是原文而不是註釋,書中兩大核心極端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是無法磨滅的,必定有衝擊」。

希特拉的《我的奮鬥》版權屆滿,下月在德出版的新版本將加入大量註釋。

倖存者指打開「潘朵拉盒子」

領導今次IfZ出版項目的哈特曼卻認為:「這本書是認識希特拉個人及他的世界觀的最重要第一手資料,在版權解禁之時,出一個能徹底剖析希特拉爭議言論的版本,是學者份內事,更是德國義務。」IfZ所長維爾申亦指:「在已是迥異的世代,迥異的政治文化,紮實的民主足以讓大家承受得主學術版本。」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歐洲文獻中心主任楊達亦持類似觀點,「身處不同時代,書中的申張現在已不輕易為人相信」,但他同意在難民問題及恐襲不安下,鼓吹排外甚至種族主義的「右翼政治運動現時於歐洲確實具有一定吸引力,始終有一定不良後果」。
《蘋果》記者/法新社/美聯社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在集中營屠殺了600萬猶太人。資料圖片

《我的奮鬥》小資料

‧ 希特拉1923年政變失敗,翌年被囚蘭茨貝格監獄時,口述成長經歷及極端反猶太思想,由副手代筆
‧ 1925年出版上冊;翌年出版下冊
‧ 原版逾700頁
‧ 截至二戰結束前售1,200萬本
‧ 原文是德文,後被繙譯成中、英、法、俄等18種語言;日本和土耳其曾出版漫畫
‧ 出現過平民版、贈給新婚夫婦的婚禮版、完整未刪減版送給配偶在前線作戰的人、希特拉50歲生日特別版及盲人凸字版
‧ 有印度商科生以此作為學習現代管理的參考書;有指二戰末期德國物資短缺,曾被當作廁紙使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