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政府宣傳廣告,內容古怪,不吐不快。
「欣賞香港運動」的電台宣傳廣播。
一男一女,不停用各種方言讀出「欣賞」兩字,聽起來便是「欣賞欠喪線桑」。
然後得出結論﹕「無論用咩方式,你都會搵到一個角度去欣賞香港。」
這是夾硬泥的大團圓結局,因為廣告只是用了不同的方言發音,卻完全沒有提供半個「角度」欣賞香港。難道只要口講「欣賞」,便會自動找到欣賞的角度?難道說一百次「連任」,便會自動「連任」?
再者,為甚麼不同的「欣賞」語言,都是大陸方言?包括「廣東客家福建潮州上海山東順德」,卻沒有「英日韓德意法俄」這些外語呢?
難道香港真的要從國際都會,轉變為內交城市?又或者,政府覺得,香港已經不能吸引外國遊客,只有大陸同胞才會光臨?
還是政府意識到,外國遊客一直都很欣賞香港,毋須教育宣傳;只有大陸同胞,才會敵視香港,動輒溫馨提示「沒有大陸同胞消費香港已經玩完」。所以正本清源,便要教育大陸同胞,欣賞香港?
政府推出「欣賞香港」,明顯要和諧唱好,維穩公關;但問題是,廣告並唔係咁sell。
80年代,香港也有一些擺明唱好香港的廣告,最經典便是人頭馬的「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
面對九七的移民潮,廣告人自發替香港打氣,而且很有自信的把香港和LA、New York對比,雖然「洛杉磯有嬌娃,滿街Superstar/New York燈飾至勝,繁盛節奏勁」,但「香港景致更佳,全部實力派」,結論: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
當日香港底氣足,「香港幾好都有」,不輸美國大城市;今天香港靠邊坐,不敢向外國叫板,只能面向內街,囁囁嚅嚅的對着各位鄉里,用方言欣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