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戲:認識「算了吧效應」 - 林靜

數字遊戲:認識「算了吧效應」 - 林靜

明天元旦,又是時候定立新年大計,亦順便重溫2014年美國斯克蘭頓大學有趣統計。所謂的新年目標,原來25%不足一星期就會石沉大海,一個月後再死多11%,到年底的「死剩種」比例只有8%。最弔詭是,多達六成人新一年還是會樂此不疲地重新定下去年的相同目標。
這種現象,原來從心理學上都有得解,倫敦商學院組織就有位行為學教授Madan Pillutla,最近拋出兩個理論,首先是「計劃謬誤」,簡單講就是這世界太多過份高估自己能力的人;其次是「算了吧效應(what the hell effect)」,即當意志力一時失敗,部份人就會自暴自棄,但跟手又可能會天真嬌上身,以為新一天就是新開始。
教授認為,解決「算了吧效應」最有效方法,是不要制定目標,理由是無目標就無達標,咁樣就可以生活得更健康快樂。
查實投資市場何嘗不是處處what the hell effect?散戶定下止蝕價,但當愛股沉淪下去卻反而撤手不管當睇唔到,翌日就心郁考慮溝貨再博過;阿爺說好市場開放,但一場小股災就喊驚,即刻封舖拉人大家攬炒,然後當無事繼續談改革。
無目標就無壓力這種斬腳指避沙蟲思維,對於部份意志力薄弱的人其實不失為好方法。但相對展望,新一年來個回顧與檢討其實較向前看來得更重要,而今年投資市場的最大教訓莫過於「誤信」,誤信中央有能力托高股市、誤信樓市人民幣長升長有……要防止計劃謬誤,就要從教訓中學習,今年投資者最重要目標應該是學懂淡定,在面臨下一次假大空與一窩蜂時,表現可以更成熟。

林靜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