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間資助院校近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八大共獲得17億元捐款及捐助,當中港大及中大佔約三分二,相等於總盈餘40%。假如沒有捐款,嶺大將由盈變虧,錄得500萬元年度虧損的科大,赤字將擴大16倍至約9,100萬元。
5間院校已在網頁公開截至今年6月底的2014/15年度財務報告,當中中大錄得的盈餘為八大之冠,達12.58億元,但較之前年度少1.9億元,主要原因是利息及投資淨收益減少3億元。
港大2014/15年度盈餘較前一年度銳減一半至12.37億元,主因是政府的捐款配對基金年內屆滿,捐款收入同期減少55%至6.82億元。科大則出現500萬元虧損,主因是利息及投資收入由之前年度賺得5.6億元轉為損失近1億元。
連同計算理大、城大及教院2013/14度的財政報告,8大院校所得捐款為17.35億元,佔八大同期總盈餘43.1億元的40%。假設無捐款,各校盈餘將大為倒退,港大和浸大將減近半,嶺大有0.14億虧損,科大虧損將擴大至9,100萬元。
儲備多不能用於營運
八大累計「基金總額」總值約696億元,不過這筆巨額儲備,大部份都屬專用基金,即校方不可隨時用於營運用途。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出,院校是否有盈餘很視乎投資收益,未來一、兩年投資環境欠佳,商界捐款意欲也下降,故需較多儲備,「好多項目已定咗,冇錢唔通要同政府攞?」張指大學教資會按學額發給院校的撥款,只可應付基本開支,一些項目如學生海外交流需依靠捐款。他又指大學儲備多是捐款,有註明用途,如設立冠名教授席,校方不可動用本金或挪用作日常開支,而歷年最大筆捐款為首富李嘉誠捐給港大醫學院的10億元。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