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舖仔小店】
垃圾唔係垃圾,不過好彩儍人真係儍人。每次聽到有人搶救快將被押送到堆填區的傢俬,我都想來個90°鞠躬致敬。因為它可能被蟑螂纏上,或者積塵半呎。現年29歲的伍嘉瑩(Winnie)認真儍得勻循,在垃圾堆中執到「寶」的笑意,是感染到人的,我感激,我感動。這年輕拾荒者其實是賣本土設計的小店N_store店主,店舖九成傢俬都是撿來或投胎自被棄材料。別人笑她太天真,她笑別人睇唔真物件的價值。
如果我要為每一件店內的傢俬彎身敬禮,我條腰應該會斷。舖位4月交吉,7月才正式開業,正是要為空間大變身,所有名為「櫃」、「桌」、「凳」的,都有個意想不到的新look。四名店主,簡稱四儍,各有正職,科水籌旗,為生活帶來不同的滿足感。Winnie說:「啲人去旅行,食得豪,買名牌都要幾千蚊啦,我們就當付出少少買個夢想。」
夢其實好鬼實際,每人每月盛惠四千,換來一紙租約,一個2,000呎的工廈單位,以及無限可能,除笨有精。我會形容這裏是個4D的空間,不同時間,狀態不同,有時是市集,有時是舞蹈劇場,有時是展覽廳,本身是一家售賣本地及外國設計師貨品的小店。「呢度係一個實驗場地,好多嘢可以做。不過其實主要係一個平台,畀我認識得意及奇怪的人。」Winnie自己就是個奇哉怪也的人,喜歡以高八度聲線以示興奮。接觸了她兩天,在店舖樓下停車場載垃圾的車斗找到兩張新簇的椅子,她叫得最高音。她爬上去才用了8秒,顯然爬慣爬熟。後來發現車斗門能開,她走了進去,忘形地說:「我覺得像吃自助餐,可以任選想要的東西。我們的卡板都在這裏執,都是實木的。你看,這裏有堆木板很平面,可以做枱面。」會在「垃圾堆」中說像吃自助餐,你就知惜物的人有多可愛。
拍攝前一秒,她跟我說,她拿出來在鏡頭前拍一下照就好,因為這幾個月她執太多,椅子、木材在店內堆積如山。「我真的用不了那麼多!」言猶在耳,她還是捨不得放下椅子,撿了回去。
經營工廈空間 有如讀MBA
審視店內傢俬,我與攝影師都驚訝有些很有質感的木家具竟然差點淪為堆填區一員。「在街上常看到人丟很新淨的櫃,就想不如去執來用。朋友的朋友知道我們要家具,搬屋又主動叫我們去收。」窮則變,沒錢買新傢俬,只好撿,現在卻是有意識去拾,而且會想如何把它們美化。塗油、拼貼,木搭磚,梯子配層板,櫃門當桌面,創意大爆發。能在醜中看出美態,都肯定要有三分天真,天真的人從商,就注定蝕錢。「我們最初美好地覺得很快能收支平衡,還能賺錢。」實利沒有,她自覺經營這個空間,有如讀了一個MBA課程,錢不能衡量。「學到的都好實用,電鑽怎樣用、板車怎樣推、卡板上的符號是甚麼意思等等。」工廈生存學不能自習,要靠各路人馬發功幫忙,「你要我講呢度啲人點樣幫我們,講十日都講唔完。一開始我們連工具箱都沒有,要問隔壁的印刷廠叔叔借。有次要鑽牆,普通鑽用唔到,問車房的阿姨借,我們又唔識用,車房的客人竟然話『哎呀我上來幫你鑽啦』。」她們發現外表粗獷、惡形惡相的大叔,原來最好人,最細心。「他們十分有人情味,我不是開了這店,都不會知道香港仍有這種味道。」
是天真是儍 租約期滿點算?
我相信吸引力法則,會吸引到好人的,都一定是好人。仗義之街坊,其實在幫一班同樣義字當頭的年輕人。四儍的店輔助新晉設計師,讓他們有機會曝光,而且只要遇上意念有趣好玩的,他們寧願不收場租。「一開始我們整晒收費表,地方用幾耐收幾錢。但有時他們搞工作坊,可能收不夠學生,這就等同白做,我們接受他收生不足取消活動。」店舖有個露天平台,讓組織「土地行」試驗城市耕作。「他們很熱心為這城市做些改變,在這裏試種香草、番茄等。他們幫我們美化這裏,我們是合作關係,沒想過收取費用!」更儍的是有次在店內搞市集,結果當日人流不算多,Winnie竟然走去跟每個檔主道歉,怪自己宣傳不力。「身邊的人都說我們天真、離地,最常用的字眼是入世未深。但我仍然覺得值得去做囉!」她說每次遇上理念相近的人,自己團火會燒番起來。
可惜香港人還是敵不過土地問題。他們的業主已把舖位賣掉,明年4月店舖可能就要關門。「我們覺得香港很多手作人貨品都做得很好,很有故事,希望繼續推廣。」她們認為將來不再讓一個實體地方綁住,被租金牽着走,打游擊攻網絡也未嘗不可。空間沒了不要緊,我相信她會拿出撿家具的拼勁,力保心中團火有咁猛燒咁猛,因為她們會一直儍下去。提提大家將來如果店真的要結業,她們的升級再做家具將會作義賣,詳情請留意N_store的facebook專頁公佈。
N_store: https://www.facebook.com/nstoreworld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葉青霞
攝影:徐振國
編輯:黃仲兒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