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鑑藝藏珍】
儼如一場神聖的宗教儀式。外科醫生屈耀堅抹淨雙手,小心翼翼的把全球限量2,500件的《星球大戰》黑武士冥想室模型從書房玻璃飾櫃的某個隱蔽處取出來,抱着它步步為營走到偏廳。「等我播首音樂先。」醫生的手指熟練地在iPhone上按動,在《星戰》主題曲激昂伴奏下,把黑武士的冥想室打開,猶如在進行某場精密的手術,黑武士隆重登場。「儀式」完畢,醫生出神了片刻,我想他思緒可能飄到15年前,眼前這模型既是他得意收藏,也是他獲得「原力」的人生關口重要標記。曾經,他與黑武士同樣逼切需要一個心靈治療空間。
「2000年我面對人生最大打擊,我在醫科畢業試途中爆了肺,那刻我可能會死。」重考在半年後,在高山低谷徘徊,他隻身往歐美浪蕩,死過翻生要思考人生目標。就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他看到了冥想室的黑武士模型。「看見它我二話不說買下。」冥想室是黑武士維修裝備與休息思考的私人空間,這旅程何嘗不是屈醫生一個休養生息的心靈冥想機會?結果,他走出了人生一個低谷,也以約二百美元拿下了人生第一件《星戰》收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難得屈醫生為我們開放畢架山的家,參觀他的宏偉《星戰》收藏。甫進門,半個人高、全人手編織而成的黑武士盔甲,猶如守護神般端坐在手做木台上,氣勢磅礡。「2003年已對它一見鍾情,糾纏了多年,直至2010年才真正擁有它。」此盔甲由世界知名的日本模型原型師竹谷隆之所製,與老牌傳統人偶品牌「吉德大光」crossover而出的藝術品,黑武士身上的盔甲全人手編織,訂製動輒幾個月時間,還不設郵寄國外,屈醫生當年共花了4萬多港元,才成功把黑武士「請回家」,當作家中的守護神。
《星戰》讓屈醫生的童年很精采,他記得七歲進戲院欣賞第一齣《星戰》電影,其後與每位「星粉」一樣,經歷興奮苦等的童年歲月,與《星戰》角色一同成長,他連電話鈴聲也是《星戰》主題曲。「《星戰》魅力在於它不只是一齣成功的科幻片,還滲透了極致的做人道理,加上導演兼編劇George Lucas一直宣揚博愛與和平,悉心塑造每一個角色,連只有幾句對白的白兵也能風靡全球。」尤達大師其中一句座右銘“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做或不做,沒有「試試看」這回事)同時成為了屈醫生的人生金句。是遺傳還是耳濡目染吧,屈醫生一對子女都是《星戰》迷,尤其是小兒子Sebastian更能把每齣《星戰》電影對白背誦如流。「他6歲開始看《星戰》,比我幸福,不用苦等十年看新的一集。」
拆盒陳列 公諸同好
小朋友愛玩具,屈醫生卻是成家立室後才開始買,且比子女買得更兇。每年去日本掃貨,永遠「兩個去三個返。」說的是手拖篋,總有一個空篋盛載《星戰》戰利品。人家為了保值而不拆盒不開封,他反而喜歡公諸同好,甚至把診所也粉飾如小型玩具博物館。「診所開了一年半,藏品一直添加,因為家裏已沒有位置,我不像古天樂有個玩具倉。」他說不時與病人不能自控地談《星戰》,「動輒傾談15分鐘,也不知病人為甚麼來找我。」
屈醫生的家與診所散落一千多件《星戰》藏品,KAWS、 be@rbrick、BAPE版的黑武士模型他都集齊,書房玻璃飾櫃放滿了黑武士、白兵、尤達大師及R2-D2等星戰角色。偏廳八呎高聖誕樹前展示自2000年開始收藏的Hallmark吊飾,個別更刻有生產編號。單是光劍他高峯期擁有約10支,但部份因與兒子格劍而損壞,收藏《星戰》玩具早已成了習慣。
早陣子《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上映首日,屈醫生早於半年前已籌備,約好50位好友一同扶老攜幼,穿着《星戰》服飾和帶「武器」包場看苦等十年的電影。「我對電影沒太大期望,興奮的是首次和子女一起感受大銀幕的《星戰》震撼。」
記者:鄭天儀
攝影:劉永發、徐振國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