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Walker:跌幾多先買得起(下) - El.

Money Walker:跌幾多先買得起(下) - El.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曾經講過,上車盤定義係600萬元以下單位。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本港二人家庭月入中位數只有19,500元,所以唔好講600萬元,就算買一個400萬元單位,月入只達全港中位數嘅家庭,都要不吃不喝差不多七年,先儲夠四成首期上車(700萬元以下單位,銀行最多只提供六成按揭)。樓價同一般市民購買力脫節嘅程度,以及陳總嘅離地程度,可想而知。
撇除首期要儲幾耐嘅問題不談,筆者上周寫到,政府一項反映市民供樓負擔能力嘅指標,顯示本港家庭供樓負擔佔收入64%,反映現時供樓開支同一般市民收入比較,未算太過份。但問題係,要成功拎到銀行按揭同過到壓測,一個月入只達本港入息中位數嘅二人家庭,喺借盡六成按揭而且冇按保之下,就算做盡30年按揭,亦只能夠負擔到樓價約350萬元以下嘅單位。
基於上述原因,筆者認為上車盤嘅界線應在大約350萬元以下先合理,因為當上車盤價錢普遍處於該水平以下,就代表住入息只係處於一般水平嘅市民,都有資格取得銀行按揭並過到銀行壓測,順利上車。
隨住樓價下調,近日350萬元以下放盤已見陸續增加,但筆者覺得樓價需要再跌,直至350萬元以下放盤處處,亦即上車客輕易搵到盤嘅程度,樓市累積嘅需求先會得以大量釋放。否則,喺買家數目有限嘅情況下,樓市賣盤將缺乏承接,令樓價下調過程難以劃上句號。
有人可能會話,月入唔夠兩萬元,只相當於全港中位數,就唔好學人買樓,亦有人會覺得呢個收入唔應諗私樓,只應考慮居屋或自由市場公屋。
不過筆者嘅重點並非搵幾多錢先有資格買樓,亦唔係想講買樓係咪必須,而係想探討究竟樓價要跌到乜嘢水平,一般市民先有資格上車,所以先會選擇以月入只達入息中位數嘅二人家庭,作為推算樓價合理水平嘅基礎。
最後,新一年將至,筆者嘅新年願望係,以後再冇香港人需要居住於狀況惡劣又貴租嘅劏房。

El.
本欄逢周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