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關李嘉誠及長和系「撤資」爭議可說是被推上高潮,先是年初世紀大重組,將集團遷冊至海外,及後李嘉誠與內地媒體隔空筆戰,直言對媒體指摘「不寒而慄」,被解讀為與中央「絕交」。
李嘉誠自1972年將長實上市後,其上市王國不斷壯大,今年1月宣佈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重組,把市值共逾4,700億元的資產合併,重新將業務分為地產與非地產,再分別由新成立的長實地產(1113)及長和(001)持有。李嘉誠持有地產業務比重由40%降至約30%,被理解為睇淡中、港地產前景。更震撼是重組後李嘉誠兩家新旗艦在開曼群島註冊,變相遷冊香港,視為「撤資」最大證據。
遭內地媒體撰文批評
重組完成後,內地媒體於9月接連撰文抨擊李嘉誠,先是隸屬新華社的「瞭望智庫」發表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文章,批評長和系撤走中國資產,雖然有關文章之後被刪,但數日後《人民日報》再發表評論文章談李嘉誠撤資,直斥遇到困難李嘉誠不能共渡難關,與其挽留不如目送。沉默十多日的李嘉誠終於在9月29日高調撰文回應,稱有關指摘是「毫無根據、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全城震驚。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表示,市場已把長和系定性為「舊經濟」概念,關注度不及「雙馬」的新經濟及其他中資概念股,除非長和再有大動作,否則來年情況更加明顯,料難成焦點。
■記者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