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貢獻】
籌備逾兩年、支援中國「一帶一路」全球化倡議下基建融資的亞投行,聖誕日正式「降臨」,普世經濟是否歡騰?外界屏息觀望。
中銀香港(2388)發展規劃部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接受訪問時表示,亞投行明年初一運作,相信會「好積極」尋找基建項目融資,本港「一定係亞投行其中一個最理想集資地」,亦具備優勢吸引亞投行來港設立營運機構,「叫財資管理中心又好,分行又好,總之喺資金管理上有角色」。
篤定明年初營運的亞投行,註冊資本為1,000億美元,他指一般專家估計,由現在至2020年,單是與「一帶一路」相關基建融資需要,便高達6萬億美元,「(1,000億美元)冇可能支持到6萬億美元融資」,必須靠市場集資。
港債市具市場深度
按多邊金融機構及開發行一貫運作,「梗係靠發債」填補資金缺口,他說亞投行創始成員達57個國家或地區,「由亞投行出面發債,評級最高成本最低」,香港在美元、港元、人幣以至歐元發債上,都具備市場深度及完整孳息率曲線,可提供支持。
謝國樑認為,暫難估計未來一兩年亞投行發債量,要視乎市況及項目投放進度,以點心債為例,前年本港發行額達2,000億元人幣,今年則因滙率貶值認購興趣受影響,發行額降至僅約1,000億元人幣。
他相信只要市場有實際需要,本港點心債發行額依前年規模倍增並非問題;以新股上市加資本市場發債規模合計,因應亞投行項目需要,「我覺得香港融資載量(股本加債務),1年去到5,000億港元或更多,等值約800億、1,000億美元,都可做得到」。
至於商業銀行貸款,他估計銀行直接參與亞投行項目的資金比例相對較少,「有啲投資項目要由國家層面承擔信貸風險」,但旗下有資產管理業務的大型銀行,可透過成立基金形式,從銀行資產負債表撥備資金,直接參與基建項目投資。
謝國樑認同在「一帶一路」規劃上,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最大人幣離岸市場樞紐,金融業是本港參與度最高及最能獲益的領域,由93年首間國企青啤(168)在港H股上市,至今逾廿載,本港是全球積聚最多對內企融資研究,及實際操作經驗的市場。
全國政協常委兼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早前撰文指香港在國家《13.5規劃》內,有5個範疇可以貢獻,包括出任亞投行財資管理中心角色。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曾說,本港有多項政策可配合「一帶一路」發展,如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籌建香港成為企業的財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