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老無所養 - 王利民

筆值一哂:老無所養 - 王利民

政府最近公佈的數據,香港貧窮人口逾130萬人,幾近人口兩成,換言之,在這經濟發達,物質富庶的城市,每5個人就有1個活在貧窮當中,怎不諷刺。而長者貧窮比率更教人羞愧,每3個就有1個水深火熱,不知當中還有多少身懷8萬鉅款棺材本,將來會被「脫貧」。無論如何,對於政府而言,這些不過就是一堆數字,人口老化無異是香港社會未來面對的重要民生問題,但當下現況卻是,長者身處毋須讀報亦知其晚境淒涼,不用落區親看也識甚麼是老無所養。長者只能既沒盼望,復無尊嚴地活着。而「長命百歲」已不是祝福,而是幾同「不得好活」的詛咒。
也許周永新教授或其他民間提案仍未臻完善,又只因條數仲未計清楚,然已否定「全民退保」的價值和理念,無異是漠視長者基本的生活保障。若不過出於個人利益考慮,將來要多交點稅,且未知他日自己能否受惠,這在在是正中政府下懷,誠如周教授所言:「我想這不是一個錢的問題,這是倫理、道德的問題,這是社會融合的問題。」事實如此,政府借周教授過橋,無非就是藉此議題製造對立,挑起紛爭,激化矛盾分歧,縱使社會更形撕裂亦在所不計。

而我們豈能助紂政府推卸基本責任,盡其應有之義,變相亦是縱容默許政府繼續虛應hea做,另邊廂積極倒錢落海履行一國重責。然盼與現政談公論義,怕只落得如周教授般遇人不淑,芳心錯付,至於林鄭的一句:「要年輕人交更多稅是否公義?」更是難聽過粗話。先不說高高在上的官員甚麼時候竟會良心發現,大發慈悲體恤關懷他們視為洪水猛獸的年輕人。惟請問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有哪項「德政」堪稱公義?是只求向「鄰近經濟強國」靠攏,不問效益也要強行上馬,大興土木的種種超支大白象項目嗎?是寧願犧牲高度自治,斷送港人利益亦要爭向強權獻媚賣乖的各式「溶合」政策嗎?或是但求政治酬庸,甘以高薪厚祿,政府公帑招攬無德無才之輩禍港的官員任命?又或任由執法部門濫權施暴,以最少武力的催淚彈和手臂延伸的警棍去招呼手無寸鐵的市民?尚有罄竹難書的土地問題、發牌事件、學術干預、打壓言論……公義喎!
我不怪錙銖必計的商界和唯唯稱諾,卑躬屈膝的建制中人對「全民真退保」呼打喊殺,當然他們卻會爭先恐後地為政府那個充其量只是將綜援和長者扶貧金合而為一,蒙混過關的「假經濟需要」方案護航叫陣,卻痛心於某些朋友竟同執念要有經濟審查方彰顯公義。然全民退保所指從來就是長者權利,而非福利或扶貧,甚或施捨,因此豈涉審查標籤?再者才疏學淺如我,亦知「幼吾幼」以及「老吾老」,為啥政府從我仍在學期間,推行9年至現行的12年免費教育卻未有人質疑其公義所持?港人不分貧富亦同享公家醫療,到底道理又何在?至於煞有介事的「破產」嚇唬,現政顛倒是非,滿口歪理,早已信用破產,崩口人忌崩口碗,且憑甚麼奢言破產,全民退保不過就是還富於民。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