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事回顧】
【本報訊】惶恐、荒謬,佔領了「後佔領時代」的政局,學聯分裂、兩問責高官疑被辭職、前特首曾蔭權被控、建制校委否決港大副校任命、政改「一定要得」變唔得……政治鬧劇頻頻上演。面對自身命運,港人深感無力,飲水變飲鉛、奪命流感肆虐、高鐵超支逼納稅人填氹、抽居屋如博六合彩般渺茫。噩夢連連、港人眼冤,惟有自己香港自己救,群起反TSA救孩子、反網絡23條救言論自由、反水貨客救香港。回首2015,你看到的,歡笑多還是欷歔多?
【1月】
• 甲型H3N2流感病毒出現抗原漂移,在港爆發,高𥧌期有近500人死亡,超過2003年沙士疫情死亡人數302人
• 警方對佔領者展開多輪「預約拘捕」調查,立法會議員梁家傑、李卓人、學聯周永康、學民思潮黃之鋒首當其衝,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亦都榜上有名
• 多年來替叮噹配音的63歲資深配音員林保全離世
【2月】
• 印傭Erwiana女僱主羅允彤在2月被裁定嚴重傷害他人身體、襲擊及刑事恐嚇等19項罪名成立,判囚6年及罰款1.5萬。Erwiana亦向法庭入稟,向羅民事索償,估計涉及70萬元
• 2012年南丫海難釀成39人喪命,港九小輪海泰號船長黎細明在2月被判39項誤殺罪成,重囚8年;被撞的港燈船南丫IV船長周志偉則被裁定危害他人海上安全罪成,判監9個月
• 港大學生不滿學聯佔領運動的表現,率先提出公投表決通過學生會退出學聯。其後理大、浸大、城大相繼以大比數通過退聯,學聯成員由八大減至四大
【3月】
• 水貨客年初湧入屯門區影響居民生活,本土派團體遂發起光復屯門行動抗議,其後每星期在沙田、上水等均「光復」,當中元朗光復行動演變成流血衝突,示威者推撞,包圍店舖,一度佔據繁忙的元朗大馬路,數十人被拘捕。特首梁振英多次稱與內地商討收緊自由行政策圖降溫,最終中央在4月公佈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光復行動始逐漸平息。持個人遊簽注內地旅客人次3月起,連續8個月按年下跌
• 殺死六旬父母並碎屍的青年周凱亮,被判謀殺罪成,判囚終身,智商較低的另一被告謝臻麒脫謀殺罪,當庭釋放
• 房委會相隔12年再推售荃灣、沙田等5個居屋屋苑,共2,160個單位,市價7折吸引全城入表爭崩頭,最終破紀錄接獲13.5萬份申請
【4月】
• 亞視去年起持續拖糧,加上長年收視低迷兼違規,終被否決免費電視牌續牌申請,一年後終止廣播,結束亞視58年歷史,成為首間不獲政府續牌的廣播機構。惟亞視欠薪問題無停過,多次為亞視護航的執行董事葉家寶終因亞視拖糧判罰款15萬,他其後更辭去執董一職
• 行政會議前成員張震遠被員工追討共34萬元欠薪被勞資審裁處判敗訴後,他仍一直拖欠,裁判官認為張無真誠悔意,欠薪後一直住在淺水灣豪宅卻不理會欠薪,判囚6周。張震遠保釋上訴,獲改判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 膠袋徵費計劃實施,除購買新鮮、冷凍及沒有密封包裝的食物外,市民索取膠袋均須繳付5毫徵費
• 紅色資金繼續籠罩港媒,有中國梅鐸之稱的內地媒體企業家黎瑞剛入股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5月】
• 中東呼吸綜合症(新沙士)在韓國擴散,有疑似染病韓男乘飛機抵港時,隱瞞曾經發燒及接觸感染新沙士的父親,更經深圳到惠州,最終被截獲及確診。至6月港府發出旅遊健康建議及紅色旅遊警示,所有南韓團取消
• 12歲無證兒童肖友懷(懷仔)向議員求助,希望政府批准留港。事件爆出後兩周,外婆周紹璇突向入境處聲稱自願遣返,她亦因協助教唆逾期居留罪成獲判緩刑,懷仔現居於深圳,最近疑因長期缺乏運動及均衡飲食患上糖尿病
• 大埔劍橋護老院被揭發將缺乏自理能力的女住客剝光豬,在露天平台沖涼,被轟嚴重侵犯長者私隱
【6月】
• 政改表決甩轆,經民聯稱「等埋發叔」回來投票遭拒絕後,民建聯帶領建制派議員在表決一刻拉大隊離場,圖令法定人數不足煞停投票,惟自由黨等議員未跟隨令表決繼續,最終政改方案遭大比數否決,僅8票支持
• 四屆香港足球先生胡國雄,因食道癌去世,享年66歲
【7月】
•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同日請辭,曾德成僅稱「樂意現在退休」,未有解釋原因;鄧國威則稱「預計不到的家庭理由而要退下」。梁振英僅指為人事變動非跳船,但未有與兩人一同見傳媒交代,外界質疑兩人「被辭職」
• 公屋啟晴邨爆出鉛水風波,民主黨最先踢爆啟晴邨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政府其後陸續抽驗2005年後落成公屋,結果顯示有11條邨食水含鉛。其後亦有多個私人屋苑及學校發現鉛超標
• 《新報》因巨額虧損停刊,有76年歷史的《成報》亦因母公司被下令清盤,一度停刊
• 港股上半年隨內地A股狂牛帶動下狂炒,陷入全民皆股狀態,恒指最高見28588點,創2008年金融海嘯後新高。惟下半年形勢大逆轉,內地6月開始去槓桿,中港股市隨即爆發股災。7月8日,恒生指數收報23516點,下跌5.84%,創7年來最大跌幅。中央政府其後「暴力救市」干預市場,打擊「惡意」沽空,令國際市場譁然
【8月】
• 電召車程式公司Uber衝擊傳統的士生意引起不滿,警方8月先後兩次放蛇,高調拘捕7名司機及3名Uber職員,涉嫌「協助、教唆及駕駛白牌車」等罪名
• 創刊20年的娛樂雜誌《忽然1周》停刊,與《忽周》一同出售的《飲食男女》及《Me》則與《壹週刊》合併出版,70名編採人員悉數遣散
• 粵劇紅伶林家聲,於九龍塘窩打老道寓所暈倒昏迷,送往廣華醫院搶救,延至11時13分證實不治,享年82歲
【9月】
• 被指親泛民的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原獲推薦任港大學術人事及資源副校長,惟拖延多月。校委會7月維持「等埋首副」建議,引起學生不滿直闖會議室抗議。10月底,商台播出校委會議錄音發言,其中疑似李國章質疑陳文敏是政黨安插入港大的黨委書記,港大遂報警調查,並獲法庭頒臨時禁制令禁止發佈校委會錄音及文件,惟11月再有校委錄音在台灣網站流出
• 行政會議年初拍板,為擴建機場第三跑道工程開綠燈,天價1,415億元工程費,是本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
• 樓市上半年屢屢破頂成交,公屋細單位呎價亦升穿1.3萬元,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9月錄得146.92歷史高位,比去年底高逾一成,惟至第4季回落,全年升幅收窄至3.7%
【10月】
• 女學生因攜帶古箏搭港鐵,遭港鐵職員指古箏盒體積過大,拒絕讓其登車,觸發音樂界及公眾反彈。港鐵受壓下讓步,11月起准許乘客在非繁忙時間攜帶大型樂器,並向乘客發出許可證,至今發出逾1,700個許可證
• 佔領運動期間涉嫌毆打公民黨成員曾健超的7名警員,被控蓄意傷人;受害人曾健超在同一日,因為涉嫌在龍和道向執勤警員潑液體被控襲警及拒捕罪
• 曾蔭權涉貪案擾攘3年,終被廉署落案起訴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為歷來被控最高級官員
• 53歲內地男遊客苗春起跟團來港,與女友人疑拒絕在珠寶店購物與領隊爭執,苗其後被人拖出店外毆打至昏迷,最終不治
【11月】
• 學校為應付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迫使學生狂操練習,惹起家長團體群起促教育局取消明年小三TSA,團體專頁獲逾10萬人讚好。教育局先後向小學發出功課指引及遏止操練TSA通告以圖降溫,並嚴詞會警告違規小學,惹起兩個小學校長會聲討吳克儉踐踏教育專業
• 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達47%,147萬選民投票。不論泛民建制都有重量級人馬敗陣,何俊仁、馮檢基遭夾擊下落敗,首次出選區議會的陳家洛落選;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鍾樹根墮馬。年輕一輩成功接棒,傘兵殺出血路,黃子健、楊雪盈、鄺葆賢等政治素人一擊即中當選
• 本報踢爆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兼總務長夏迪星(Herdip Singh)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辭職,並揭發校董李以力開設「博士工廠」,旗下國力書院提供菲律賓大學課程,涉嫌偽造入學文件幫助學生提前畢業,港姐蔡思貝及民建聯區議員鄭琴淵也涉提前畢業
• 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港中兩度對壘全城矚目,尤其次圈賽事香港主場出戰,更掀起撲飛熱潮,旺角場4,000門票搶購一空。港足最終不負眾望以0:0賽和國足,成就兩戰兩和佳績。不過,在中港矛盾下,現場球迷噓國歌繼續成焦點,足總其後發聲明,指收到國際足協(FIFA)通知,將展開紀律調查
• 電話騙案層出不窮,今年首10個月共接獲2,200宗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舉報,涉款約2.89億港元。其後中港台印柬五地執法部門聯手搗破印尼電騙集團巢穴,拘捕逾200人,主要為台灣及內地人
【12月】
• 高鐵造價飆升至844億,超支三成達194億,並以此封頂,日後再超支由港鐵包底。港鐵分兩年向大股東港府派發195億元特別股息,與超支額幾乎一模一樣。高鐵另一難題一地兩檢仍未解決,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稱積極研究將內地入境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惹來破壞一國兩制抨擊
• 稱為網絡23條的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擱置3年後在立法會恢復二讀,再次引起網民恐慌,認真翻唱、改歌、串流直播打機等被指未必獲豁免法律責任,擔心條例變箝制言論的政治工具。泛民多次以點人數及動議中止待續得拉布方式拖延
• 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集團旗下媒體業務,包括創刊於1903年、已有過百年歷史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
• 前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Elise Elliott Tu),因肺炎在聯合醫院逝世,終年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