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儀喜歡聖誕節在東京過,也有好幾位朋友提出同樣想法、觀點:雖非耶教國家,氣氛卻濃厚、氣息特別婉約,日人聖誕料理半點不賴……
今時今日,承國內同胞厚愛,東京聖誕氣氛可否繼續寧馨,難講!
東方始終是東方,聖誕氣氛再好,例如全世界都湧去的曼谷,有朋友讚美得不得了……熱辣辣,空氣間浮蕩着辣椒、魚露、與煎炸油膩,與我心目中聖誕節=家人親友團聚並深度寧靜,實在大相逕庭!
香港、新加坡、曼谷、台北、東京、甚至北海道的聖誕節都曾經歷過,加拿大、美國、法國、荷蘭、德國、意大利、以色列過的聖誕節怎會陌生?一些歐陸國家過聖誕沒有過新年的踴躍貼心。
心儀,還是英國過的聖誕。
除了商業區域大張旗鼓,華麗聖誕樹與燈飾沒完沒了,武士橋、牛津街、五月花、高雲花園……數不盡火樹銀花商業味道不下紐約曼哈頓。那些年每年踏上十月,天天上學上班途經,入夜漸顯冷清,店內一片漆黑,餘下櫥窗孤單琉璃世界教人特別感受異鄉清淒景。
這之後對設計繁榮一棵比一棵高的聖誕樹並假雪紛紛姿態萬千櫥窗裝飾近乎零感覺。愛過倫敦聖誕節,已不再巿中心走動,幾乎全時間留在商業裝潢低調、城隅一角,依戀貼近沉默一片寧靜。
飛得過多,寧願留下,縱使暖冬如夏,出外久了,處處不如家!
香港至不缺?當然吃喝,誠蒙朋友眷顧聖誕期間無日無夜無之,夜靜已深,扭開YouTube播Susan Boyle唱Holy Night,茱地嘉蘭唱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或者King's College唱詩班演奏一應聖誕歌,通常一首未完已然入睡。
24號電台節目講完,回家將聖誕詩聽過一遍,睡至中午,獨自過聖誕,還有「傲慢與偏見」。手指在Love Actually,Emma,Bridget Jones間遊走,眼神落在Pride and Prejudice,螢光幕上光影浮動滲透束束輕柔英語,過一個至經濟英式聖誕,還有香港會烤的蜜糖火腿,佳節喜樂歸還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