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婆婆(87歲)與丈夫相伴60多年,是子女眼中恩愛夫妻,惜5、6年前老伴離世後,霞婆婆的身體一落千丈。家人延續父親當年事事以母為先的教晦,風雨無間輪流照顧母親。近年霞婆婆雙眼受白內障和黃斑點病變影響,須盡快籌針藥費挽回僅餘的視力,否則可能失明,活在黑暗。
記者:梁偉權 劉秀蘭
回想那些年,丈夫雖然是個大男人,不快事不吐不快,但霞婆婆跟當年的婦女一樣,總是對丈夫千依百順,言聽計從,從沒反唇相稽。做塑膠啤工的丈夫是名「老粗」,但又有溫柔一面。年輕時,霞婆婆總是行得比丈夫慢,丈夫亦會回過頭來,拖著她繼續走,這一點一滴已令她十分窩心。
退休後,丈夫又會帶她四處走,總是一句:「趁仲行得,有得去就去!」這一幕幕情景,教霞婆婆永不磨滅。5、6年前,丈夫病逝,霞婆婆獨自生活,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兩年前,她在家中意外跌傷髖骨,入院住了兩個月。出院後,她雙腳變得無力,須用助行架甚至輪椅代步,精神亦較以前差。
霞婆婆現時由3名女兒照顧,幼女阿芬亦已退休年過60歲,家人輪流去探望,照顧母親。現時霞婆婆仍居於住了50多年的老屋邨,女兒不想她搬遷,要重新適應新環境。
阿芬家住屯門,每早打理自己家務後,便於中午前到九龍的媽媽家,為的是趕在送飯隊到前抵達,因為「屋企度鐵閘好重,阿媽唔夠力,我要返去開門接應飯餸。」三姐妹每天輪流照顧,替母親清潔、洗碗、洗衫、晾衫、煮晚飯等,直至晚上十時才離開。阿芬坦言辛苦但值得,「希望讓媽媽舒適生活,屋企就係佢最舒服嘅地方。」遇上天晴,她會帶母親落街,讓她與老街坊打招呼寒喧。
其實十多年前,霞婆婆右眼已患白內障及做手術,但不久又患上黃斑病變,注射過一針自費藥後,效果不太理想,現時右眼幾近失明。霞婆婆左眼近3、4年,亦先後患上白內障和黃斑點病變,她曾獲免費資助注射10針眼藥,病情一度回穩。可是近日覆診,醫生指左眼眼疾復發,建議注射自費藥物,但每針需8000元,且未定針藥數量,家人無力支付,擔心延遲治療致眼疾惡化,甚至失明。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霞婆婆」的情況後,得悉她無力負擔眼針藥費,正協助她籌措治療費用。亟待善長發放愛心支持「霞婆婆」,讓她早日重見光明!
「霞婆婆」暖流編號:C4038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
/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