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起跑線】實試三大長跑app 制定目標挑戰自我

【我的起跑線】實試三大長跑app 制定目標挑戰自我

冬天當然要為夏天大騷美好身段而作準備,所以可說是跑步的季節,而不少人都會以app作輔助,不過現時跑步app多不勝數,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app?現在較多人用的運動app為Nike+ Running、Runtastic及Runkeeper,所以今次會以這三個作比拼!

比拼一:教練模式

Nike+ Running有教練模式,會編排未來八個星期的練習,包括哪一天要休息,哪一天跑多遠。

做運動最好有個貼身私人教練,但真實的教練很難請,到底不同app有甚麼不同模式呢?以Nike+ Running來說,就有教練模式,會替你編排未來八個星期的練習,包括哪一天要休息,哪一天跑多遠,甚至會提示你某些日子不易練跑,轉做一些帶氧運動 ;而Runtastic雖然有訓練計劃(Training Plan)選擇,不過就要付費才有該服務,以目標為40分鐘內跑完10公里的計劃來說,就要168元去換取共16星期,每星期六堂的課程 ;Runkeeper亦有教練模式,但相對簡單,而且其他高階的訓練,例如半馬就要另外付費升級才可。不過就可以為自己制定目標,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目標,如果要10日跑完100公里,亦會幫你紀錄,有助督促自己。
以教練模式來計的話,Nike+ Running會較好,除了免費之餘,其計劃亦都分配得更有條理,會令你清楚知道,哪天練習、哪天休息,甚至每個星期訓練的作用,感覺就更像貼身私人教練。

比拼二:運動項目

作為一個跑步app,計時計距離這些基本東西當然不在話下,但現時很多app都不單是跑步,還包括了很多其他運動模式。以Nike+ Running來說,就只有跑步一項運動,不過Runtastic及Runkeeper都有多項選擇,例如單車及游泳等等,可說是多到任何可統計的運動都有得揀!運動項目的話,相信Runtastic及Runkeeper平分秋色,兩者都提供不同項目,相比之下Nike+ Running較遜色。

比拼三:社交分享平台

現時很多人跑步後會將成績分享至社交平台,但不同app可以分享的平台亦有不同,Runkeeper較少,只可以分享至facebook及Twitter;Nike+ Running則多了Path及Instagram;而Runtastic除了facebook及Twitter外,亦可以WhatsApp、email或SMS直接分享給朋友,相對較多,因此如果經常將自己生活分享到社交平台的話,Runtastic會提供更多選擇。

Runtastic沒有教練模式,但有Training Plan選擇,可惜要付款才有,以40分鐘內跑10公里為目標的訓練模式,就要$168。

Runkeeper亦沒有教練模式,但可以為自己制定目標,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目標,有助督促自己,並可以分享到facebook及Twitter兩個平台。

Runtastic有不同運動項目選擇,包括籃球及羽毛球等球類活動。

Runkeeper亦有很多運動模式,而且有定位模式及計時模式。

Nike+ Running可連接facebook、Twitter、Path及Instagram四個分享平台。

Runtastic的分享平台除了facebook及Twitter外,亦可以WhatsApp、email或SMS直接分享給朋友,相對較多。

個人認為Runtastic的功能較好,因為除了有基本的計時計距離之外,亦可以計算走了多斜多高、最快速度是多少。

記者短評:
近來相信大家都會為馬拉松開始準備,如果單單為馬拉松的話,相信Nike+ Running最適合不過,最主要都是其教練模式可不斷告訴你下一步該怎做,始終漫無目的跑的話,終有一天會被惰性擊敗,如果有一個「教練」為你每天分配練習,感覺上會練得更有目的和充實。當然亦有弱點,就是不能像另外兩個app應用在其他運動上,但光計跑步的確是Nike+ Running較為優勝。

記者:方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