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總結,講多無謂,誰耐煩看甚麼大事回顧,這是懶人包的年代,不論是ISIS的恐襲、TSA的爭議、講錯賽果戴錯后冠的選美風波,你都能看到相關的「懶人包」,濃縮精華,一滴不漏,瞬間吸收。
最懶的懶人包,便是「年度字詞」選舉。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組,總結了過去一年的高低起伏。
譬如日本,年度漢字,便由大和尚寫了一個「安」字。這是安倍晉三的「安」,也是「新安保法」的「安」,從此日本的自衛隊便解除束縛,除了被動的「自衛」,也能主動的出擊,到海外執勤。
對中國人來說,日本永遠都給我們一個「安」字,安全問題的安。自小我們便得到教導,要慎防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危害我們的「安」全。但戰爭離年輕人太遠,他們會擔心另一種的「安」,便是日本的食物究竟是否「安」全?會否受輻射影響?至今,我身邊仍有朋友會堅持「打算生仔的女人不要到日本」。我還真認識一個女人,最近一家大細遊日本,原來這個女人決定了「罷工」不再生產,所以毋懼輻射的危害。
台灣的年度字詞是「換」字,表達了台灣人一心求變,換個政權做做看的期盼。過去7年,台灣人選擇了「亂」、「盼」、「淡」、「讚」、「憂」、「假」、「黑」為代表字眼,除了一個「讚」,其他都是負面評語。可見馬英九治下的台灣,民眾是苦不堪言,難怪今年想「換」。
說實話,「換」這個字也頗適合香港,我們不想「再接再厲」,我們也很想「敢教日月換新天」。不過在這種政治格局下,換了也是換湯不換藥。
香港的年度字詞,應該是「土地供應問題」……六個字太多唔夠位?
說對了,土地供應問題就是唔夠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