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iPhone和iPad面世後,有不少實體活動逐漸被淘汰,保齡球就是其中之一。
記得在我的成長日子裏,英式桌球和保齡球都很風靡,同時也是追女生的一個好場合,尤其你打得一手好球的話。
相對社團味道太濃的桌球,加上電影的渲染,像是永遠都有黑幫仇殺、桌球桿插死人等場面,保齡球在電影和現實世界中,給人的感覺就比較純粹和斯文(除《龍虎風雲》中高秋到保齡球場拿黑槍和《暗箭》裏劉德華扮女人到保齡球場交贖金外)。
成為老派的圖騰
雖然不像現今的卡拉OK般盛行,但記得那時候差不多每一區都有一間保齡球場。不知甚麼原因,突然在九十年代末開始被人淡忘,甚至成為了老派的一個圖騰,就像我們看草地滾球一樣。要是現在你跟年輕女生提議︰「不如去打保齡囉。」她都會露出一個匪夷所思的表情。「難道你沒打過嗎?」你追問。「有啊,都在iPad裏。」
我喜歡所有實在的、能碰觸到的東西,所以我仍然沉醉於保齡球這項活動。當今年公司着手搞聖誕聯誼活動時,我在想,要是公司男生多就辦足球比賽,女生大概就是瑜伽或跳舞,但有甚麼是適合男女生一起玩的?保齡球就是比較適合兩性混合作賽的活動。
於是我公司跟發行公司Bravos聯合舉辦了第一屆「正在Bravos聖誕保齡挑機賽」。把兩間公司各同事混在一起,以抽籤形式分組。因為要是讓同事們自行去組隊,相熟的就會自組一閣,這樣就失去了互相交流的意義。要是抽籤的話,因命運而被編在一起,與一些從沒有機會接觸的同事互相認識,才是此次活動的真正意義。
我還考慮到另一個問題,有部份曾玩過或略懂保齡球的同事,像我的執行監製Kenny,他年輕的那個年代就盛行保齡球,所以即使在李小龍去世後,他就沒有再玩過,但相信技術還是存在的。因此這些同事都得作為種籽球員,不能在同一隊伍中,盡量安排每一隊都有一名種籽球員,然後由他去帶領其他同事。
胡兆康教速成班
為了讓大家興奮,又能馬上掌握到基礎技巧,於是在我看到「香港保齡球員胡兆康先生拿下今屆保齡球世界盃男子組冠軍」這則新聞時,我想到了一個很大膽的建議。首先我大膽地主動去聯絡胡先生,表示希望他能參與我們這個保齡球比賽,擔任此次「雞精速成班」的教練,務求在兩小時內,把一眾從沒拿起過保齡球的年輕男女生,訓練成為扮晒專業、裝模作樣的「世界級選手」。
對於這個奇怪的建議,難得胡先生一口答應,成為我們的總教練,在現場迅速而準確地講解了保齡球的基礎技巧,和示範了如何滿不在乎、一面聊天一面隨意拋出球,都能落西拿到滿分的動作,讓大家覺得這個運動好像很容易,而增強了自信心(起碼在開始比賽前那三分鐘)。
實質獎勵頭三隊
非常感謝胡先生的參與。但對於不少同事最後那個平均每局25分以下的悲慘成績,希望胡先生別介意,也不用質疑自己的教學水平,你的指導非常好,實在無可挑剔,只是我公司那些學生比較頑劣而已。
作為比賽,最興奮的莫過於實質的獎勵,因此公司在有限資源內,還是拿出了一些獎金,頒給頭三隊勝出者。而我有份參與的那一隊,亦拿下了亞軍。只是作為全場個人最高得分者,我必須謙虛的說︰「能夠拿到亞軍,這個功勞不在於我個人,而是與我一組的隊友,要不是他們,不會是亞軍,而是直接拿下冠軍了。」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