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先進國,對氣候轉變,致力減排,已幾乎成為宗教或信仰,不同意環球暖化,氣候轉變的科學家被排斥,被視為異端邪說,在大學及評論界給驅趕,已不是新聞。一位法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因質疑氣候轉變之說,立即職位不保。
在政治正確當道橫行之時,言論自由唯有靠邊站。歐洲今天最大政治正確是氣候轉變,環保,GM食物(基因改造食物)不能進入市場;美國的最大政治正確是多元化(diversity),反種族歧視,尤其是對非洲裔美國人的歧視,近兩個月在密蘇里大學、耶魯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發生的校園風波,學生示威,衝擊校長辦公室(普林斯頓),校長辭職(密蘇里),校長致歉(耶魯),皆與種族有關,令非洲裔學生不滿所致。耶魯的一位院長(非洲裔)略表不同意,便飽受責罵批判。非洲裔學生且要向歷史人物鞭屍,前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及美國總統Woodrow Wilson(威爾遜)毫無疑問是種族主義者,歧視黑人的著名學術界政界人物,其實對普林斯頓和美國外交甚有貢獻,普林斯頓外交學院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聞名世界,便是紀念這位歷史人物的。今日普林斯頓非洲裔學生要求剷除他的名字及重新評價威爾遜的功過,好像振振有詞,此例一開的話,整部美國歷史要改寫了,印第安人應該要把白人、黑人及非我族類驅逐出境還我河山才是。
幾日前行經中環三聯書店,走進去看看有甚麼新書流行書,發現有一書架放滿「香港專題」的書,盡是香港史,灣仔街道史,本土論述之類,顯然是近年本土主義興起,此類書有小市場之故。回歸前,香港沒有太多人對香港研究有興趣,回歸後,反而抗拒中國之說漸盛,很可能是因為反共恐共抗共的心態開始在年青人心中植根之故。左丁山讀大學時,學生多傾左,甚至親共反英,梁錦松、何俊仁都是例子。現在的學生抗拒故國而聚焦研究本港尋根,大概也不能改寫香港歷史。香港從來都靠依附中國大陸而生存,地理及文化上不能脫離中國,對香港人而言,目前最大的政治正確還是互相利用,以香港市場智慧影響內地經濟思維,促進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