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日本女兒節有極之講究的雛人形和服娃娃,德國人極之重視的聖誕節,也有一系列相應的傳統擺設。早前在柏林閒逛聖誕主題商店,認識到以下幾種,德國人家中必不可少的傳統擺設,原來各有來歷,一於趁平安夜長下知識吧:
胡桃夾子(Nutcracker)
全靠每年聖誕上演的芭蕾舞蹈劇,增加了不少知名度,不過你又知道它的起源嗎?根據店員解說,胡桃夾子源自德國東部一個叫Erzgebirge的地方,當地人主要靠礦產為生。十九世紀中,有人為了解決生計,開始製作一種人偶形狀的胡桃鉗,結果銷情暢旺,家家戶戶開始效法。初時人偶都是國王的造型,因為人人都想擺個國王在家叨點光,後來才演變出如今流行的士兵造型。今時今日,正宗德國製的胡桃夾子皆出自Erzgebirge,由工匠全人手製作,單是裝嵌便需三至五周,體積最少的約筆筒高,索價300港元左右。
聖誕金字塔(Christmas Pyramid)
在香港並不常見,但到過較傳統的德國聖誕市集,都會對這個原木金字塔留下印象。金字塔同樣產自Erzgebirge,但來源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指,當地礦工從地下礦場的一種機器中取得靈感。金字塔的底層,通常會點上蠟燭,利用熱力推動扇葉,直至十九世紀中,蠟燭開始成為大眾化商品,金字塔隨之普及起來。為了家居安全,如今新式的金字塔改用電力推動。
拱形蠟燭(Schwibbogen)
始於十八世紀初,起源同樣離不開礦場,據說礦工會在平安夜為礦洞入口掛上燈籠,後來工人就把情景重新塑造,變成今日的 Schwibbogen。這個拱形蠟燭座在窗邊出現,燃亮漫長的冬夜,如今拱門下通常出現聖誕節經典情節,如耶穌誕生的一幕。
記者:陶思敏
攝影:梁志永
Käthe Wohlfahrt
地址:Kurfürstendamm 225, 10719 Berlin,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