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獨佔鰲頭的舖位市場在2015年急轉直下,由租金復蘇的商廈接力。過去一年,商廈連錄多宗矚目成交,並由中資撐起,無論成交價及呎價均打破歷史紀錄。估計明年至少有兩幢商廈即將易手,合共約120億元,料仍會是中資機構天下。
記者:程俊華
今年商廈買賣其實並非活躍,全幢成交亦不多,由於政府為商廈買賣實施雙倍印花稅,所以以往入市商廈的外資房地產基金已幾近絕迹,市場漸由中資用家、發展商及本地老牌家族支撐大局。因年底頻有「大刁」出現,明年商廈將有巨額的全幢成交。
九龍灣商廈料涉80億
料為明年矚目交易之一的太古地產(1972)旗下九龍灣宏照道商廈樓花,自年中起有意放售以來,已經頻獲財團洽購,包括中資及外資保險公司,如友邦保險(1299)及中國平安保險(2318)都有意洽購項目,出價達78億至80億元,呎價逾1.4萬元。
據了解,項目預計於2017年才落成,雖然屬樓花,但可建樓面面積達55.5萬方呎,適合作為總部,故吸引不少近年已進駐九龍東的保險業公司出價競投。
至於會德豐(020)旗下紅磡紅鸞道18號One HarbourGate東座及東座商舖,約25萬方呎,現時正申請預售,目前已有數家中資金融機構對項目有興趣,料出價由37億至40億元。連同太地項目在內,明年兩幢項目全數售出,成交價可共值120億元。
交行工行港尋覓總部
中資機構積極大手連入商廈,據悉,部份內地機構如交通銀行(3328)、工商銀行(1398)、復星國際(656)等,在本港都未有自置總部,一直尋找合適商廈自用。不過由於核心商業區中環未有全幢商廈可供出售,故將會聚焦灣仔、九龍東等二線地區。
回顧今年,在11月份突然湧現兩宗巨額全幢買賣,單日市場錄得183.5億元成交,買家同為中資企業。恒大地產(3333)以125億元向華人置業(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全幢,創本港商廈成交價歷史新高。單位呎價36,187元,同樣打破紀錄,並首次有全幢商廈呎價較分層單位為高。
同日,會德豐旗下紅磡紅鸞道18號One HarbourGate全幢西座商廈及西座商舖,獲中國人壽海外以58.5億元購入,成為九龍區史上最大宗全幢商廈成交。寫字樓樓高15層,樓面約35.7萬方呎,連兩層商舖約3.6萬方呎,以成交價計,呎價約14,885元。
至於另外兩宗較大手的全幢商廈,分別價值13億元的中環永傑中心及9.98億元的長沙灣百佳商業中心,買家俱為本地發展商英皇國際(163)及香港興業(480)夥拍興勝創建(896)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