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精神科醫生憤怒了?上周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的黐線論,惹多個團體發聲明反擊。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昨日更首度發佈業內工作概況調查,該院副院長陳國齡稱,蔣的言論極度醜化醫生與病人關係,表明要以數據告訴蔣與公眾,業內醫生對能幫助病人爭取平等機會感自豪,亦對病人受歧視感沮喪。
黐線論源於上周三的立法會會議,當時蔣因不滿泛民拉布,遂以精神科醫生長期聽病人說話為例,指聽得多會「自己都黐線埋」。事後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率先發聲明譴責,並在上周六至本周一,向490位在職及正受訓的精神科醫生發問卷,兩日內共收回339份回覆,回應率近七成。
七成對病人受歧視感沮喪
結果指69.8%醫生對病人受社會不公對待及歧視而感沮喪;74%指對病人在媒體上的負面形象感沮喪。87.1%受訪者指自己享受與病人的關係;81%人指,能助病人倡議平等機會及權利而感自豪;81.8%受訪者稱,自己常在病人的經歷上得到啟發。
陳國齡指,結果反映大部份業內醫生並不會因與病人相處時間長而有負面影響,相反更能有所得着,認為蔣的言論是極度醜化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醫學院發言人透露以往業界未有同類調查,坦言業內因蔣的說話而群起響應。
不過,精神科醫生人手長期不足。陳表示現時本港僅有約360位執業醫生,平均每位醫生要服務近2萬人;公院新症輪候時間長達3至4年,醫生面見病人的時間每次只有5至7分鐘。加上近年青山醫院等人手流失嚴重,坦言業內人手短缺問題仍然嚴重,政府需及早處理。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