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賞物尋源】
網絡世界走向大同,吃一頓飯也可資源共享,間接為我的異地聖誕圓夢。12月初,為了一頓尋常人家的聖誕晚餐,我攀山涉水來到慕尼黑近郊應約。一夜下來,和接待我的德國屋主一同下廚,炮製燒鵝等美食,看他們講解窩心的聖誕傳統,還有飯桌上無所不談的文化交流,成為了無法複製的珍貴回憶。
我對德國聖誕有很多幻想。美侖美奐的聖誕市集不過是糖衣和花紙,令我好奇的是,在沒有商店營業的日子裏,大家到底過着怎樣的生活。直至早前網站EatWith崛起,大家可以選定目的地,找心儀的當地人,分擔飯錢後就能在異國人家中作客,我靈機一觸,找到德國慕尼黑的Sven,膽粗粗提出預早共度聖誕的宏願,下一秒便收到他的聖誕餐單。
跟着Sven的指示,我來到他家附近的火車站會合。他住在一條名叫Egling的小村落,只得300人,一間士多和超市也沒有。他給我的第一印象,跟預期有點出入,整齊的鬍子和熨貼的頭髮,看上去像北歐時裝品牌的模特兒,不像大部份德國人不苟言笑,他毫不吝嗇笑容,談笑風生,讓我鬆了口氣。兩個月前,他加入EatWith,因為偏愛下廚,又不打算投身餐飲事業,EatWith正好讓他發揮所長。由於我事先提出想參與準備晚餐,我們比晚飯時間較早到達。來到目的地,女主人Katja出來迎接,這對年輕夫婦,男的爽朗健談,女的溫婉可人,完全沒有素未謀面的拘束和尷尬。
不要火雞吃烤鵝 佈置講求簡單
廚房裏有位大人物在等着我,牠是今晚的主角:一隻皮光肉滑的鵝。燒鵝是德國聖誕大餐的重要傳統,「12月一到,家家戶戶都會為聖誕夜預訂一隻鵝,那幾星期每個人的話題也離不開牠。」當晚大廚Sven說,這傳統歷史悠久,英國人以前也吃鵝,後來才跟美國人吃火雞,不過由來不詳,他說可能以前吃鵝是身份的象徵,一般人留待節日才能品嚐。要炮製這隻鵝,表面簡單內裏繁複,用蘋果、洋葱、香草塞滿胸腔,醃過夜再放進焗爐,用慢火烤五至六小時,其間每半小時為鵝隻轉身。時間關係,Sven早就準備好前半部份,我們則進行最後的儀式,為鵝身抹上鹽和胡椒,再展開漫長的烤焗之旅。
等待之際,他着力準備伴碟和其他菜式,我和Katja負責聖誕佈置。德國人有不少傳統聖誕裝飾,如胡桃夾子,但Sven的家不來這套。Katja拿出一堆拾回來的杉樹(即聖誕樹)枝葉,鋪在白色窗台,用紅色絲帶綁上蝴蝶結,再點上蠟燭,禮成,簡單又環保;餐桌佈置一樣不花巧,用拾回來的松果和曬乾了的菌類,點綴了一桌的整齊餐具,精緻得在最齊備的家品店也沒有的裝飾,就這樣信手拈來。
預約聖誕老人探訪 小童擦鞋不掛襪
燒鵝在焗爐內等待翻身,我們的話題仍離不開紅色節日,每年聖誕前四星期,德國人便會開始倒數,他們稱之為將臨期(Advent),每個星期日點一支蠟燭,用燭光迎接神聖的節日,另一個習俗「Advent calendar」是小孩至愛,家裏掛起有24個袋口的月曆,每天醒來可揭開一格,接收朱古力、糖果或文具等小禮物,一日一個小確幸。我們來得合時,剛好見識到一個過癮的習俗:每年12月6日是St. Nicholas Day,小孩會在前一晚擦乾淨鞋子,期待第二天在裏面發現禮物,通常是糖果和橘子之類。七歲的Emma十分投入,把鞋子當成孩子一樣呵護,捽捽捽捽過不停,雖然Katja說一年才有這麼一次。
在德國,聖誕節通常是家庭活動,不過是次有我這位外人作客,Sven便邀請朋友Mark一家來湊熱鬧,並由Mark負責前菜。萬眾期待的燒鵝終於出爐,皮薄香脆,肉汁比我們的燒鵝豐腴,配上聖誕必吃的紫椰菜(red cabbage),味帶酸甜,中和了燒鵝的肥膩,還有紅菜頭煮成的濃湯,為食桌添上聖誕色調,以每人63歐元(約港幣533元)品嚐到如此佳餚,相當滿足。他們問我香港人怎樣慶祝聖誕,我說這是一個膜拜消費主義的節日,年輕一輩通常三五成群開派對,或者雙雙兩兩燭光晚餐,甚少跟家人慶祝,和他們的聖誕很不一樣。德國的聖誕以家庭為中心,Sven和Katja的父母會從各地趕來,一起在這裏過節,「無論相隔多遠,大家都會找至少一天相聚,留在家裏佈置聖誕樹,準備晚餐,喝點酒,聊聊天,但不會開電視。」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個特別環節,原來德國流行聖誕老人預約服務,可以電話或網上預約,聖誕老人會準時出現,小朋友要唱首聖誕歌,並許下承諾做個好孩子,禮物才會傾囊而出。
到森林貼願望 付出才有禮物
這個晚上,我們沒有開過電視,我甚至不記得電視機的位置,也沒有見過他們的手機。雖然這不過是場預演的聖誕晚餐,但足夠讓我體會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並不局限於享樂和消費。聖誕節除了共聚天倫,也是讓孩子成長的機會,節日伴隨不少獎勵,但要先付出才有回報,無論是清理自己的鞋子,還是花點心思取悅聖誕老人。一粒糖果,一塊擦膠,能夠讓孩子樂上半天,證明物質不是唾手可得;Sven一家還有個傳統,在聖誕前和Emma到附近的森林,把寫好的願望貼在樹上,然後誠心許願,他們按此參考準備禮物。禮物未必很貴,但童真無價,讓孩子保存一顆純真的心,明白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這是假期多做TSA練習,也無法學懂的人生一課。
EatWith──飲食版Airbnb
Meal-sharing的平台,有興趣招呼陌生人到家中吃飯,可以登記成為主人;想到當地人家中作客,亦可聯絡已登記主人。網站成立至今已累積150個城市的主人,有主人簡介和菜單,每頓飯由主人定價。網址: http://www.eatwith.com/
TRAVEL MEMO
機票:香港沒有直航到柏林,可坐俄羅斯航空、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轉機到柏林,來回票價$4,836起(已連稅),查詢: http://www.zuji.com.hk
滙率:1歐元約兌8.46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ZUJI
記者:陶思敏
攝影:梁志永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