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恥辱牆」分隔富人貧民

秘魯「恥辱牆」分隔富人貧民

柏林圍牆倒下1/4個世紀後,在秘魯借屍還魂。當年東德把牆稱為「反法西斯防衞牆」,阻東德人投奔自由;矗立在利馬市郊山上數十年的水泥高牆,作用則是分隔富人和貧民,「保護」半山向海豪宅不被居於另一側山坡的貧民搶掠盜竊。

利馬「恥辱圍牆」分隔貧民區(左)和豪宅區(右)。互聯網

人道組織和貧民區的居民,炮轟這道相當於界定「窮人就為賊」的3米高牆是「恥辱圍牆」。在貧民區一側,牆身被寫上各種抗議口號,諸如「國家是屬於每個人的」。不少人把牆的照片和航拍影片放上網,引起網民關注批評,但建牆者當然不會因此感到羞愧。灰濛濛的牆不知幾時才會倒下,數個關注組織最近就發起運動,號召當地小朋友一起畫壁畫(圖),讓醜陋的牆至少添上一些童真色彩。
樂施會報告指,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是全球人工最懸殊地區;根據去年的數據,區內最富有1%民眾,坐擁全區41%的財富。
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