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最近天寒地凍,看到同事甲把羽絨羊毛衫抓毛外套統統着上身,心想是否太誇張?她說着再多衫,手腳都是凍冰冰。問她又沒有練寒冰掌,為何着夠衫的她手腳依然冰凍?不如聽吓中西醫的意見。
我先拉了同事甲去找註冊中醫師徐澤昌(Roy),他告訴我們,手腳冰凍,主要因為身體陽氣不足,陽氣不是指男子氣概,而是可以溫暖身體的能量,他看看同事甲,見她面青口唇白又怕凍,又經常標冷汗,夜尿頻密,原來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徵狀。中醫認為,寒主收引,即冬天令血管收縮,血液運行受阻,不可以順利流轉到身體各部位,自然就會造成手腳冰凍。
增肌肉量 加強血氣運行
陽氣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習慣出了問題。都市人每天閒閒地坐在辦公室幾個鐘,在紋風不動下,身體欠缺運動,令陽氣沒有機會升發到身體各部份,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身體循環的障礙,以致手腳冰凍。同事甲立即跳出來,說自己日日做瑜伽,運動還不夠充足?Roy說,運動分作三種,帶氧運動、阻力訓練及伸展運動。瑜伽可以歸類為伸展運動,比較靜態,對改善身體循環效果並不顯著。他建議大家最好多做帶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水,踩單車,可以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肌肉訓練亦不可少。因為當肌肉量增加,血管受到肌肉擠壓,令血液循環增加,血氣就可以運行到身體各部位,溫暖手腳。
女性在經期之後,手腳冰凍的問題,可能會特別嚴重,因為在出血後,身體血量不足,可以食一點阿膠、大棗去調理身體,補充氣血。脾胃虛弱,亦會經常手腳冰凍。這類人多喜歡凍飲配刺身甜品食雪糕,令到脾胃受損,令血氣運行不到手腳,自然脾胃消化不到營養,營養未能順利傳送,也是手腳冰凍的成因。
天氣驟冷 核心溫度下降
問過中醫,又去請教家庭醫生關嘉美,西方醫學認為手腳冰凍是甚麼一回事呢?關醫生說,在正常情況下,只要你身體溫暖,理論上手腳都會溫暖。但如果只是剛剛夠暖,溫度忽然降低,手手腳腳就會變冷。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核心體溫,去保持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溫暖。當天氣驟冷,身體保暖不足,體內的循環就會自動收窄範圍,會先從最末端的部位,即是手腳,開始減溫,去維持核心溫度,所以手腳就會變冷。以最近天氣為例,除了穿足夠衣服外,關醫生也建議大家比平常吸收更多的卡路里,令身體有足夠能量去抗衡寒冷,男性正常每日吸收大約2,500卡路里(kcal),女性就大約吸收2,000卡路里,她認為在冷鋒下,每日多吸收500卡路里也沒有問題。
另外,患貧血的人,血液不夠運行到身體各部份,亦特別容易手腳冰冷。
手腳保暖貼士
1. 穴道按摩增強陽氣
中醫認為穴位按摩對陽氣提升甚有幫助,在腰後的腎俞穴、掌心的勞宮穴(左圖)及腳底的湧泉穴,分別按摩兩至三分鐘,可令陽氣升騰、促進血液循環,令手掌腳掌溫暖。
2. 紅棗薑茶溫中散寒
切開四至五粒紅棗,再加三片生薑,沖水飲,可助溫中散寒,補益氣血。
3. 睡前浸腳加鹽和薑
睡前浸腳可助腳部末端的血管擴張,引血下行去到腳部,令腳部變暖,又可以舒緩大腦壓力,令人安眠。Roy提意大家浸腳時,可以在水中加入一點鹽和薑,溫中散寒,更加有效。
4. 忌穿着太緊襪睡覺
很多人會穿襪睡覺,保暖腳部。這樣確實可以防止陽氣外洩,鞏固體內陽氣,但緊記穿着的那對襪,絕不可以太緊,以為越緊越保暖,其實反而會阻礙血氣循環,令手腳冰凍,隨時抽筋。
記者:李聰
攝影:鄧鴻欣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