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話你知】冬至年年唔同日子?有乜避忌你要知

【節日話你知】
冬至年年唔同日子?有乜避忌你要知

昨日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不少人以為冬至等於冬天來臨,其實並不正確。要了解冬至的真義,可從英文名字著手。政府及旅發局把冬至譯成英文時,是用「Winter Solstice Festival」,當中「Solstice」一字解作「至點」,「至」有極端的意思,至點即是夏天或冬天太陽直射地球緯度的極值,而冬至則為冬天太陽位置在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的那一刻。以上現象出現之時,一般都在12月21日至12月23日,並無特定某一天,故冬至屬「浮動日子」。

2012至2014年,冬至均在12月21日,2011年與今年一樣,在12月22日,2016年就變回12月21日;根據天文台紀錄,過去一百年來,只有7次冬至在12月21日、12月23日冬至則有10日,其餘均在12月22日。翻查網上萬年曆,對上一次12月23日過冬已經是1947年。冬至當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古人認為冬至過後「陰氣下藏,陽氣上升」,日照時間開始由最短逐漸增長,有萬象更新之意,故亦有「冬大過年之說」。

正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各地冬至習俗亦有不同。飲食方面,廣東人多數會買雞、海鮮及海味烹煮「過冬飯」,亦會在飯後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中國西北一帶卻有「冬至餛飩夏至麵」一說,當地人會在冬至當日用羊肉、辣椒及祛寒藥材製作祛寒餛飩湯。揚州人會在冬至吃豆腐和豆乾,豆腐有逗富之意,而當地亦有「清菜豆腐保平安」一說。

潮州人亦愛在冬至會酬神祭祖,配上原隻鹵水鵝,掃墓時亦會生吃螄蚶,因螄蚶的外形像金錢,吃過之後又好意頭;吃過螄蚶後,亦會將螄蚶殼撒在先祖墓塚上,祝願家人行運發財。

另外,有說冬至亦有禁忌,因冬至正日陽氣微弱,體內陽氣易受損,故不應行房,以免令精血走泄,令身體缺乏神氣,影響運程。而已結婚的女性亦不應在冬至正日於娘家留宿,因妻子不在夫家過節,會不利夫家家宅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