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俗稱腰痛)是常見痛症,現今社會中下背痛和感冒一樣,已經成為流行病。據研究80%至90%人一輩子中會有至少一次背痛,是門診中僅次於感冒的求診原因,也是上班族請假的常見原因。但下背痛僅是一個症狀,成因很多,最常見包括腰部肌肉或腰椎勞損,退化所致。
西醫之言:
在治療腰痛時,主要從症狀及組織的解剖和結構入手,例如患者出現炎症及疼痛,西醫有相應的藥物可以對症處理,如組織出現了結構不穩定,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壓縮性骨折等,可以利用注射治療或外科手術的方法來解決。
下背痛的成因複雜,單純解除症狀和維持結構方面的穩定性問題,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外,採取「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亦十分重要,這包括了解疾病的病因,還考慮到患者本身、患者身處的環境和社會需求,達到全人治療,才能真正解除下背痛困擾。
中醫之言:
根據患者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精、氣、神」為基本單元,通過「望、聞、問、切」方法去辨寒熱虛實來論治,用中藥、針灸、推拿等較為溫和方法,因病施藥,除了局部治療,更注重以整體觀念去調整患者的身體情況,也考慮到人和環境間互相影響。
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下背痛,不僅能互補不足,更能起到協同作用,讓患者既從西醫治療中得到快速的症狀緩解和穩定受損結構,又可以從中醫的治療中穩固身體,加強自我修復能力,這正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實踐,給患者帶來最好的治療效果。
隔周三刊出
撰文: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骨科)羅尚尉醫生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兼任導師(臨床)、註冊物理治療師及註冊中醫師劉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