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競爭法正式實施,即有貨櫃車司機工會與交通運輸界議員易志明舉行示威,抗議香港油公司賣汽油柴油價高得滯,次次加快減慢,即係話以前國際油價升之時,香港油站好快就加價,但每當國際油價下滑之時,汽油價就減得慢,現在國際期油價格已跌破40美元一桶,在34至38美元之間浮沉,但零售汽油價格好似未曾反映得到噃。
幾間石油公司有冇合謀定價,我哋唔知,現在有咗競爭事務委員會之主席胡紅玉鼓吹商界職員告密,或者佢哋有辦法搵到油公司高層願意違反公司保密協議都唔定。左丁山只係想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本欄寫過低油價害環保,最近前地政署署長劉勵超在信報專欄講電子道路收費,認為有必要,因為佢從政府數字得悉,本港私家車註冊數目不斷上升,導致道路擠塞,碳排放上升,政府維持高油稅(佔入油價一半以上)及高汽車首次登記稅有其必要,寓禁於微嘛。香港之汽油稅及汽車首次登記稅已經係世界最高之列,特區政府要再加,大概都會覺得唔好意思,由此引申,假如汽油價格大跌,揸私家車之人咪仲會不斷增加?咁講法,競爭事務委員會及消費者委員會如果諗辦法去壓低汽油價,簡直係同環境局作對,黃錦星一定唔贊成。
油價愈低,愈難保證減排,香港人人有權講嘢,爭論不休,目前油價企硬好吖,還是逼汽油價下跌好呢?中電港燈嘅燃料費向下調,令電力減價,議員們與環保團體一致斥罵唔收貨,要兩電減價更多,就係基於膝頭即時反應,逢加必罵,逢減必好,減得愈多愈好嘅民粹心態,普通人如此,不足為奇,但環保團體也如此就見得其膚淺。中國發改委就好嘢嘞,在國際油價大跌之時,決定不向下調整內地成品油價格,變相保障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國企嘅利潤,難怪有內地網民不滿。但外國分析師就睇深一層,彭博指中國不減成品油價係向石油國輸出組織(OPEC)發出訊號,油價已經跌到殘,跌夠嘞,中國唔會跟風,一於維持內地油價不變,以免鼓勵汽車多消耗汽油及藉此抑制碳排放。中國發改委以宏觀角度睇油價,為咗減排,一於不准油價再跌,香港特區政府梁振英、黃錦星、張炳良等能否心領神會,緊跟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