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鈔銀包免視障者付錯錢

量鈔銀包免視障者付錯錢

【本報訊】聖誕佳節,我們從不愁買不到心水禮物,只怕選擇太多,但殘疾人士卻不一樣,「就算有,都好樣衰」,「Mosi Mosi無事無事研究所」創辦人梁雯蕙(Comma)笑道。一次與視障女生逛年宵後,Comma決定為她做一個量鈔器銀包,女生自此毋須在掏錢時逐次問紙幣面值,也不怕受騙。透過設計改善殘疾人士生活,是Mosi Mosi的宗旨。
Comma笑言,首次接觸視障人士時如進入了另一世界:原來他們要知道時間,只能用聲調古板的報時手錶;他們大多買簡約衣服,或釘珠片和標籤識別;進餐時他們因不知食物位置,也不能靠煙霧看出冷熱,只好伏在桌上貼着碗邊吃。「佢哋唔覺難,但睇到時個心罨一罨,要趴低食或者食得好污糟」。常人購物都想找較貼心的產品,為甚麼殘疾人士沒這選擇?Comma有感市場忽略了他們,萌生為他們設計產品的念頭。

觸摸刻度得知面值

與視障女生潔瀅逛年宵前,Comma曾問她有甚麼需要,答案是「沒有」。以前潔瀅父母會替她把錢分好,她記着位置,外出只帶小面值紙幣。Comma給她做的銀包原理簡單,按不同面值紙幣長度在銀包釘上刻度,用時只要將紙幣夾在量鈔位,便可按刻度得知面值,皮製錢包外形與一般銀包無異。潔瀅很喜歡新銀包,「佢感受過銀包後,就會覺得『原來可以咁』,即係可以透過設計改善生活細節」。
Comma的另一件產品是碎銀包,收禮者是腦麻痹的培順。培順僅剩兩根指頭可動,由於只能抽出紙幣,結果找回一大堆硬幣,每隔一段時間便得跟機構找換。Comma為他設計了手掌般大的碎銀包,底部有鈎,方便他打開倒出硬幣。
殘疾人士的生活細節是Comma靈感來源,他們的樂觀亦為她注入動力。潔瀅和培順從不因殘障而躲在家中,相約逛年宵、到深水埗挑材料,如常過活,還常哄人笑,「佢哋好想將快樂帶畀人,唔想人哋覺得佢好慘咁」。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