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調查高鐵香港段工程延誤專責委員會昨召開最後一日研訊。運房局長張炳良供稱延誤有人為因素,事件中對港鐵過份信任,又指路政署應更進取監督工程。高鐵是首次以服務經營權及委託協議方式批出的鐵路項目,張炳良承認事件顯示委託協議問題,但拒承諾不再以同類方式批出鐵路工程。
記者:鄭啟源
張炳良作供時,為當日對港鐵「疑中留情」解畫。他說,自傳媒在前年5月報道延誤及超支消息後,已指示該局及路政署向港鐵跟進。直到前年11月,他認為高鐵已有無法趕及在今年通車的風險,但港鐵前行政總裁韋達誠堅持可如期通車,又指若公佈工程延誤消息,會難以催促承建商趕工,路政署亦表明無法排除可趕工如期通車的可能性,最終選擇疑中留情。
張炳良認為港鐵管理層當時如坦誠溝通,在前年年尾公開延誤,至少可減少公眾認為有合謀隱瞞等不必要猜想。他又說,港府與路政署在事件對港鐵過份信任,港府或應盡早向立會交代當局與港鐵就高鐵進展的看法分歧。
驚訝「遲兩年咁多」
張炳良又解釋,去年4月公開表示對高鐵延誤感驚訝,並非因工程延誤,而是「遲兩年咁多」。他說,前年11月起,無論從港鐵董事局及路政署得到的訊息,都是可趕及在今年通車,但5個月後延誤更嚴重,因而感驚訝。他指,路政署以核實監督者方法監督高鐵工程,令該署無法介入個別工程合約,承認路政署應採取更進取監督方法。
但張炳良力撐路政署署長劉家強,稱看不到劉的監督工程能力有問題。專責委員會將撰寫報告。
特首梁振英昨啟程到北京述職,他離港前表示,任何與內地有關、需要中央支持的議題都會涉及。他重申內地高鐵發展快,對促進經濟作用很明顯,若無高鐵連接將是很大損失,而由於內地高鐵無口岸設施,須研究一地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