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金融】
互聯網顛覆傳統金融業,人人都可以成為財仔。有內地專才去年底成立稱為步步聯貸(Golend)的P2P(個人對個人)貸款平台,借款人抵押物業套現後,該平台再拆散按揭貸款債權(潛在收回本金及利息),陳列於網站上供人認購,年回報達8厘,意味市民可變相成為財仔「接濟」他人。
記者:周家誠
有專家認為,按揭貸款有物業抵押品,風險較一般私人貸款為低,但投資者仍要承受網貸平台本身的營運及信用風險,以及監管機構或有機會視為集體投資計劃。
債仔須押樓借貸
曾於外資金融機構任職7年的Golend創始人張鄭芬,接受《蘋果》專訪時解釋平台成立原因,主要是因為港樓價近年急升,但港人工資並沒有按比例增加,中間有很大的商機,「舉個例子,有客人持有物業,價格由5年前200萬漲到500萬,但收入未有上升,在銀行一直只能申請80萬元貸款額度」。
限制主要來自金管局對銀行按揭貸款指引,她解釋:「最大限制是供款佔入息比率上限為50%,即使物業價值再高,但低收入人士難套足夠現金,這正是財務公司的二按生意來源」。
不過財務公司亦因資金有限,按揭息率通常十分高昂,「所以我們搭建互聯網貸款平台,將群眾的資金,與有資金需要的業主配對,資金供應多,利率就能降下來」。
持有放債人牌照的Golend,實際運作與財務公司無異。業主先抵押物業,平台透過估值行「標價」,並要求借款人提供入息證明、物業按揭紀錄、從環聯(信貸資料庫)發出的信貸歷史等,Golend然後以按揭成數不超過八成借出資金,最多僅可借一年,信用良好則可以續借。現時該平台二按年利率約為12厘至18厘,與本地大型財務公司利率相若。
限投資者認購額
借出資金後,張鄭芬會將該筆債權透過網站,以「二手價」平均利息約8厘公開給投資者認購。而投資者亦須符合資格,例如投資額度不能過高,假設年收入20萬元,最多只能以一半薪金參與,而且會模仿銀行銷售模式,先了解投資者風險偏好,以及審視資金來源。現時該平台暫未出現任何壞賬。
既然年利率12厘至18厘如此好賺,Golend為甚麼要和其他投資者分享?張鄭芬直言,公司財力不足,將債權轉予散戶除賺取中間費用外,資金亦加快「回籠」後,即可再接受其他按揭貸款申請。張鄭芬未有透露成功個案數量,但《蘋果》記者在該網站上發現至少超過10宗,物業價值由300餘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當中七成屬住宅、三成屬商廈。
不少人擔心樓市現時處於下行周期,會否出現大量賴債個案?張鄭芬解釋現時樓價估值已充份考慮樓價下跌預期,她認最重要的是客人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如果逾2個月不還款,我們就會收樓,還一按給銀行後,二按就拿回來,如果拿回來錢不夠,比如還100萬只收了80萬,我們會告借款人,破產前要把價值還清。」她續說,Golend每宗貸款都經律師行審視,以確保出事時可循法律途徑控告借款人。
甚麼是二按?
【話你知】
業主買樓前通常會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例如借物業價值的六成,是為「一按」;由於物業仍有四成價值,理論上仍有空間,向其他金融機構申請第二輪按揭,即已抵押物業再作第二重抵押,是為「二按」。惟通常是未經銀行同意,銀行若經田土廳查冊發現與當初合約不符時,有權要求債仔提前還款。
申請二按的誘因,除了是因為金管局規限下使業主一按成數不足(例如現時700萬元物業樓下一按最多做六成),負擔不起首期遂向財仔拍門。
亦有商人急於周轉,希望利用手上物業抵押套現,但受制於多重監管的規限下,銀行未必肯承造,最終要向財務公司拍門,惟「二按」息率通常特別高,年利率通常在12厘至30厘不等,甚至更高。